在中国,自行车曾经是一种很传统、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无桩单车共享模式的出现,让这一简单的出行工具变得不简单,ofo小黄车更是成为了中国街道上的一道靓丽风景。“骑时可以更轻松”是ofo小黄车创始人兼CEO戴威在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企业宣传片中所讲的品牌宣传语,阳光、轻松的ofo小黄车正从中国骑行至海外国际舞台。
8月26日,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举行首批入选企业签约仪式,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党委副书记杨品杰受邀出席并进行了签约。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的典型代表,ofo小黄车成为首批14家企业中最年轻的民族品牌,同时也是唯一一家互联网品牌。
2016年11月,ofo小黄车从校园走向城市,在随后的7个月时间里成功连接上亿用户,提供了超10亿次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出行服务。不久前,ofo拿下美国西雅图的共享单车牌照,正式进入美国,是第一家拿下美国牌照的中国共享单车。同时,ofo也是第一家获得英国行业认证的中国共享单车。这些成绩背后是ofo良好的海外发展势头,ofo也正在成为中国共享单车“走出去”的代表。
ofo小黄车让自行车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相结合,打破“停车桩”这一思维枷锁,让共享自行车出行真正具备了随时随地的便利性。据了解,ofo小黄车现已在全球连接了超过800万辆共享单车,日订单超2500万,为全球8个国家超170座城市上亿用户提供了超30亿次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出行服务。
2017年6月,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启动仪式上表示,“共享连接,轻松出行”是ofo小黄车的品牌发展愿景,ofo小黄车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基础服务作为发展目标,努力让共享经济成为全球各地的通用语言,并希望连接行业上下游资源,运用不断发展的互联新技术,构建高效便捷的共享出行平台。
ofo小黄车这个创新品牌的诞生,改变了大众生活方式,同时也在加快“走出去”的品牌发展布局。ofo小黄车于8月9日宣布与软银商业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将于今年9月在东京和大阪两大城市率先投入单车。日本成为继新加坡、英国、美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之后ofo小黄车进驻的第7个海外国家。
在泰国,ofo小黄车首批将投放约6000辆共享单车。据了解,在此前一个月,ofo小黄车已在位于曼谷的泰国国立法政大学进行了试运营,ofo小黄车将继续坚持“由校园辐射到城市”的市场策略,先立足于需求密集的大学校园,然后逐步扩张至城市,并将以每月5000辆以上的速度快速投放泰国市场。
《2017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的全网覆盖率已经接近出行用车。在用户粘性方面,共享单车自2017年3月后,便持续快速增长,且已经超出出行用车。
“共享单车也正改变着整个社会出行结构,现在共享单车接驳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已成为人们在最后一公里短途出行的新选择。”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张巳丁也表示,共享单车大大提升了用户出行效率。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骑行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整个社会平均出行效率提升了15%以上,而“共享单车+地铁”的组合也成为了效率最高的出行方式。
ofo小黄车还坚持不生产自行车、只连接车的开放共享平台理念。中国传统自行车行业已经积累下来非常优秀、丰富的设计生产制造等整套经验和产能,也建立了自有的品牌渠道优势。ofo小黄车将互联网创新模式与传统自行车厂连接起来,带动传统自行车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连接理念推动中国单车制造业走向世界。
此外,以ofo小黄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对城市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也贡献较大。2017年第二季度,ofo小黄车在20个城市累计骑行超11.98亿公里,相当于为社会节约了8388万升汽油,减少了26.5万吨的碳排放以及14.1吨的PM2.5排放。
对此,杨品杰表示:“我们希望ofo小黄车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价值在海内外广泛传播,更希望以ofo小黄车为缩影,将中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理念传递到全世界。ofo 将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民族品牌。”
据了解,目前ofo小黄车正在和凤凰、飞鸽、富士达等传统自行车民族知名品牌展开深入合作,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及自行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
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ofo小黄车与传统自行车厂合作,自己设计并大规模量产了15款完全不同的小黄车,平均每个月都要自己设计并且大规模量产2款ofo小黄车。上海凤凰则揽下了ofo小黄车“出海计划”中首批投放在硅谷、伦敦的车辆的订单,投放海外的自行车均由凤凰负责设计和制造。随着共享单车的蓬勃发展,这一轮制造业订单数量的暴增,无疑将拉高各大自行车厂的业绩,也让这些自行车厂重回大众视野,带动新一轮产业繁荣。
此次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的推出,将为众多创新发展企业提供有力的品牌建设平台,ofo小黄车希望依托创新发展,并在“民族品牌传播工程”的支持下,与众多民族品牌优秀发展企业一道扬帆出海。(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