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学的魅力
2017-02-28 作者: 巴曙松 来源: 经济参考网

  从我自己的实践体会与阅读经验看,经济学最大的魅力之一,在于其经世济用,对于现实经济有着强烈的参与感。因此,脱离现实状况而夸夸其谈的经济学,尽管显得高深,但是除了有更大的自娱价值之外,其实际的影响力可能有限。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系列,之所以广受欢迎,就在于其深切立足于现实的经济运行,是我们可以从实践中感知、可以从经济运行中判断、可以从案例中借鉴和学习的经济学,是鲜活的经济学,是蕴含智慧灵动之美的经济学。

  在经济金融相关课程和课题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让我感到困惑的事情是,为什么读了四年经济学的本科学生,甚至已经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的学生,当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得要领、隔靴搔痒?为何一些经济学教科书上完美无瑕的政策却遭到大多数民众的反对?为何那些科班出身的学生往往只能把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里?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古人的想象。不管是惊人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生活的剧变恰恰发生在现代经济学诞生前后的最近两百年。经济学,这个在起步阶段还仅仅是伦理学一部分的边缘学科,被亚当· 斯密“看不见的手”推向了历史的前沿,经济学占据的话语强势,已成为这个星球无法否认的事实。

  经济学家到底能做什么?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离你过于遥远,那我们不妨换个话题:经济学到底能做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很多调侃,其中不少还来自经济学家自己。有的说,经济学的主要用处,是用于招考经济学家的考试;还有的说,学习经济学,并不能使你免于失业,但是可以让你站在失业队伍中时,能够解释自己为什么失业,是因为总需求不足,还是因为结构的调整。

  罗伯特·弗兰克的这部著作,实际上也是从特定的角度,试图给予一个解释。也许这本著作的观点不一定非常深刻,事实上,全书用的都是经济学教科书里非常基本的原理;然而,我毫不怀疑罗伯特·弗兰克的客观立场和独特方法。全书连序言共十二部分。序言部分简要评价了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行为经济学诞生后带来的巨大作用以及本书的成书经过。第1 章主要讲了纳税问题,着重评价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对富人减税的利弊得失。第2 章主要讲了人类行为的动机,并重点分析了好人——利他主义者,为何能够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以及相应的监管问题。第3 章探讨了与全人类都休戚相关的话题:幸福。第4 章重点分析了人类社会的一大悲剧:群体性弱智,即个体明智的决策所带来的总结果却是弱智的。第5 章关心的更是全人类的福祉——公共医疗。在第6 章里,罗伯特·弗兰克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的价格问题,展现了经济学的无穷魅力。第7 章和第5 章类似,都是探讨全人类的福祉,只是这一章的重点是能源和环境问题。第8 章分析了当代社会“赢家通吃”的现象。第9 章探讨了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和结果。第10 章着重论述了人们做出借贷、储蓄和投资等决策的深层次原因。在最后一章,罗伯特·弗兰克进一步反思了信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

  本书的内容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话题。阅读此书,不仅能学到很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罗伯特·弗兰克用理论分析现实的思路,从而实现“非仅一鱼,更得一渔”的效果。

  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书,也可以看到,我们完全不必因为经济学的专业术语而觉得它高深莫测;经济学的另外一个十分有趣的魅力,在于对一个重要问题的判断,往往并不因为资历的高低而决定对错,一个有良好现实感觉的年轻研究者,可能更能得出贴近现实的结论与判断,同时也更有专业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打破神秘感,增强与现实的切入感,会给经济学的推广与普及带来十分积极的效果,同时也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增进了人们对于现实经济的理解,从而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增进人类的福祉。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土地市场:分类调控中供需压力渐缓

土地市场:分类调控中供需压力渐缓

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出发,只有从源头上解决土地市场的供需失衡,才能进一步调节住宅市场的供需关系,通过抑制地价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住房市场:最严调控下投机心态趋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