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南通:“近代第一城”的现代化复兴
2017-02-08 作者: 储小月 蔡云飞 钱贺进 朱成林 曹晓晴 赵鼎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与状元实业家张謇密不可分。他在南通成立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让南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他以实业挹注教育与慈善,让南通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幼有所抚、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他在南通拉开“建设一新世界雏形”的区域现代化框架,成就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名。

  一个人缔造一座城的时代虽已远去,但文明之光却是薪火相传。近年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等一批“国字号”荣誉,见证着“近代第一城”的现代化复兴之路。当前,南通正加快推进城市转型、产业转型、交通转型,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态,让“江海明珠”重放光彩。

  解密“1895”:百年前现实版“乌托邦”

  南通,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称通州。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是全国为数不多既有大江、又有大海的城市,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全景  
 
南通老照片 
 
苏通大桥
 
南通市区位交通图 

  因涨沙冲积成洲,南通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为南通县,1983年,撤销南通地区,设立南通市。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

  南通,三十华里濠河环城而绕。状元实业家张謇,在这里开启近代民族工业先河,成就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美名。

  1895年春天,第一批春蚕刚刚上簇,从遥远英伦运来的第一台纺纱机在通扬河畔的唐家闸登陆。张謇以绅领商办在这里创办南通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近代纺织工业之城由此展开她的第一段旅程。

  为建立纱厂原棉基地,1901年,张謇“招佃开垦,集成公司”,建立全国最早的公司制农垦企业——通海垦牧公司。大批世居长江北岸的海门人,被招募到黄海滩涂垦殖,掀起了中国农业史上少见的大规模移民垦拓,生命的热流在这片处女地上激起浪花。

  历经数十年,百年荒滩上一座新兴城镇拔地而起,海门移民带去的先进耕织技术使当地土布业空前发展,“布机排屋夕朝响,稻田车水长短歌”,南通一跃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土布之乡和最大的手织区。

  张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利用盈利创办新厂,不断扩大再生产,全国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大生集团诞生。他陆续开办广生油厂、复兴面厂、资生冶厂、阜生蚕厂、泽生水利公司、大生轮船公司等,先后建立起七家分厂和二十多个门类的企业。轮船、港口、银行、发电厂、公路交通在这个偏僻小镇迅速崛起,一个生机勃勃的唐闸工业区蔚然形成。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张謇“左手教育,右手慈善”向世人描述了他的理想世界框架,“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时,惟赖慈善”。

  1907年,张謇按照“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以实业挹注教育,用大生纱厂的分红筹办起通州师范学校,1911年张謇将通海垦牧公司的450股作为校产捐赠给师范学校,保证办学的可持续性。接下来的数年,张謇出资创办了铁路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银行专修学校等370多所学校。

  教育之外,张謇更是倾心于慈善,从1906年到1922年的16年间,张謇先后创办了16家慈善机构。在他的主持下,近代南通先后建立起养老院、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良济所、改良监狱、医院等,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起幼有所抚、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发展工业生产、扩大垦殖事业、兴办教育的基础上,张謇立下“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逐步推进南通近代城市建设。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狼山风景区与老城区组成一个互有分工的城镇组群,形成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空间布局。

  到20世纪初,南通不仅有通明电器公司,全城通电灯,还建立电话和电报现代通信网络;不仅建设四通八达的公路,还开辟了内河航运,连通上海;不仅绿化道路、植树造林,还建造了东南西北中五公园和唐闸公园,美化城市环境。

  沿着1895年的历史脉络,一个百年前的现实版“乌托邦”显现,工厂、学校、医院横空出世,公园、博物馆、戏剧社一应俱全,电灯、电话走进南通百姓生活。南通因而成为近代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其起始之早、功能之全、理念之新、实践意义之强,被学术界、理论界、史学界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薪火相传:“创新精神”续写时代辉煌

  南通是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文博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新侨之乡和平安之乡。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南通现代文明的涓涓细水在一个世纪后汇成大河。

  自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以来,南通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走上一条以创新引领转型、以转型实现发展的新路。

  十年耕耘写华章。南通城市发展在传承中持续焕发新生,城市质态显著提升,先后被列为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入选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

  如今,南通是一座快速崛起的产业新城。船舶海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六大主导产业达千亿级规模,总产值超万亿元。南通因船舶海工、家纺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筑业总产值居全省之首,成为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南通构建“3+3+N”先进制造业体系,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七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海洋工程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2015年,南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4万亿元,成为江苏第四家跨进“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往日工商繁荣的盛景再现。

  南通是一座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1905年,张謇在濠河边创办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南通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如今沿濠河走一圈,10公里岸线串联着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中华慈善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等23家各级各类博物馆,基本形成“环濠河博物馆群”。目前,整个南通地区各类文博馆数量发展到近60家。

  “十二五”期间,南通全面普及15年义务教育,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连续三年位列苏中苏北第一,职业教育就业率达98.5%以上,“秦巴茶艺”、“汉中技工”、“汉家嫂”等劳务品牌享誉全国。

  南通是一座风景秀丽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近年,南通重点打造以濠河为核心和由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框围形成的两大沿河生态圈,开工建设晋阳湖、和平公园等13个公园,新建46个小游园,新增绿地3000余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3.5%和42.8%,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年空气良好率达67.7%,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各县(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县)均通过命名或考核。

  2016年,南通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5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电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位居江苏省第一、第二、第三;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6%,新增省双创人才(团队)46个,列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20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5%,南通连续五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25强排行榜;“十二五”期间,文化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翻一番,成功培育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4个,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江海寻梦: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

  一个世纪以前,大生集团垦殖事业在沿海荒滩上拓展,让南通迈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生产转变的历史性第一步。一百年后的今天,南通正加速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这颗“江海明珠”重放光彩。

  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说,南通要圆梦江海,产业、交通和城市需全面转型。实现交通转型,让南通成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实现产业转型,让南通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实现城市转型,让南通成为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

  构筑新兴产业高地。南通正构建“3+3+N”产业发展体系。2016年4月,南通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壮大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并打造N个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2016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30个,完成投资873.8亿元;“3+3+N”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认定项目比重达60.7%。

  绘就花园城市模样。南通正构建“三城同创”城市发展框架。2016年8月,南通市委、市政府印发《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生产服务、创新服务、便民服务“三大体系”,优化交通、湿地、绿地“三大系统”,推动城市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功能型向生态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南通从2016年起,通过三年努力,开展增绿、清水、畅通、便民四大行动,改善城市生态、疏解城市交通、方便群众生活,打造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富有文化魅力的花园城市。

  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南通正打造“外成环,内成网”交通发展格局。南通正以建成沪通长江大桥、建设上海多机场体系重要成员机场等为重点,加快推进连接上海、苏南跨江通道,全面融入长三角“多三角、放射状”的城际交通网络,增强沿江沿海港口集疏运功能,实现市域内各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形成公铁水空管、江海河高效联运的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石墨烯千亿风口待启

石墨烯千亿风口待启

有业内人士坦言,石墨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误导”宣传、“大跃进”发展以及大量落后产能等一系列问题亟待破解。

·精准监管紧盯扶贫“最后一公里”

网络售假升级“点对点”模式

网络售假升级“点对点”模式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兜售假药、有毒食品和涉嫌虚假宣传的保健品。

·业主何时不再“流血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