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治理药价虚高重在“对症下药”
2016-12-26 作者: 维扬书生 来源: 红网

  在大城市的医院里,长期存在一些不看病的“特殊患者”,他们不仅和医生熟悉,而且神通广大,能和医生进行某种交易。他们究竟是什么人,与医生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利益呢?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了上海等地的6家大型医院,终于揭开了秘密。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医院部分药价与市场供货价相差10倍,有医生拿回扣占药价的30%-40%。(12月25日《京华时报》)

  看病难、看病贵是影响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老大难问题,看病难,难在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看病贵,贵在药价虚高不下。而药价虚高的根子在于以药养医的现行体制。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药费占比仅为10%左右。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在上海等地进行的调查,又为公众揭开了许多令人震惊的医疗黑幕:医院部分药价与市场供货价相差10倍,医生收回扣的比例高达30%-40%。

  笔者以为,治理药价虚高,修修补补、小打小敲解决不了问题,要从制度层面重新进行顶层设计,彻底解决医疗体制机制存在的痼疾。

  首先要改革现行的医疗管理制度。医院具备救死扶伤和治病救人的公益性质,可许多公立医院并不是享受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许多医院的经费来源中政府投入的只占10%左右,自筹经费占90%,医院要保证正常运转,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患者身上打主意,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积极推荐患者使用利润空间大的药品,低价药在医院没有市场,廉价药买不到也就不足为奇了,药品“降价死”更是在所难免。

  其次,要改革现行的药品采购制度。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没有降低药价,反而导致药价成倍上涨。如在市场上苯扎贝特片只需要14元,经过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中标价为60元,是市场价的4.3倍;氨曲南是用于心脑血管、抗感染等疾病治疗的常用药品,上海市药品中标价一般是市场批发价的5倍左右,最高的超过了10倍;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卖到患者手中时竟涨到了213元。这些事实充分说明集中采购制度本身存在着严重的设计缺陷。改革药品采购制度就要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要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行“两票制”,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允许公立医院单独或组团采购,建立医院与生产企业直接交易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充分的市场化竞争,催生优质低价的药品市场。

  再次,要出台严格的医德医风考核制度,狠刹医生收受回扣的不正之风,并完善医生处方考评机制,通过对同病种低价处方实施奖励的措施,鼓励更多的医生开“小处方”,让药品价格回归到公平合理的区间,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收受药品回扣给病人开大处方的医生要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该处分的处分,该辞退的辞退,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治理药价虚高需“辨证施治”再“对症下药”。只有政府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医院才不靠抬高药价来生存发展,药品采购价格大幅降低,医生开处方才无“利”可图,药价回落,老百姓就不会再抱怨看病贵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住房市场:最严调控下投机心态趋冷

住房市场:最严调控下投机心态趋冷

楼市火爆并不是自住需求旺盛带来的市场表现,而是多方刺激下形成的非理性现象,其中不乏投机行为。

·城市二次供水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