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把控房地产信贷投向的“铁闸门”
2016-12-19 作者: 井桥夕 来源: 京华时报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使用价值,深层次则是警示有人利用“用来住”的商品属性,把资本的杠杆偷偷加上去,让刚需购房者无奈跟着“上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为来年经济工作定下主基调、总方略,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对实体经济的力挺、对金融风险的警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更引发了广泛共鸣,也让那些一二线城市的“刚需”购房者,看到了房价平稳的曙光。其中,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及“严格控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可谓是一长一短“双拳出击”。

    前者着眼长远,指向的是基本住房制度,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规范、限购限贷措施的机制化、保障房的建设运行等。后者则直指短期市场炒作,避免嗅觉灵敏的信贷资金、金融资本对房地产市场的围攻,为部分热点城市高企的房价降些“虚火”。制度建设“治本”,是各类城市的共通药方;信贷管控“治标”,是当前房价涨幅过快城市亟待服下的“速效救心丸”。两者互为表里,应当辨证施治。

    再从这次会议对金融风险的警示、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视来分析,把控房地产信贷投向的“铁闸门”,更是避免部分资金“脱实向虚”、平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调控对策。这是因为,历尽各类资金的蜂拥式洗礼,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脱离了商品的市场形态,带有投资品市场的部分特征。终结“钱生钱”的恶性信贷游戏,就必须有的放矢把控住信贷的投向,让其服务于实业。

    一方面,对于中低收入的住房需求群体,信贷资金还属于不够用、“吃不饱”的状态。比如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北上广深等地都在百万元上下浮动,相比动辄五六百万元的房价来说,“远水不解近渴”。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又“嫌贫爱富”,集中奔向改善型需求,甚至投资投机性需求,前一阵子泛滥的“首付贷”便是资本逐利性的极致产物。试想,随便一套“被涨价”的三四百万房产,加上同比的信贷配合,就算扣除部分交易税费,也至少能撬动六七百万的杠杆,由此诱发的房价暴涨与预期更迭,才是房地产调控的要害所在。

    所以,来年房价调控的重中之重是消灭滥加杠杆的违规操作,让信贷资金回归辅助购房的本位。具体操作起来,一则严控信贷流向与数量,把优惠的成数、利率的折扣集中向首次购房人群、中小户型倾斜;二是对反复多次贷款、假借公司名义贷款、骗取消费贷款的炒房者,或者披上各类外衣的“伪装炒房者”,关紧闸门。倘若有人内外勾结、骗取信贷资金,必须依法依规严肃惩处。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使用价值,深层次则是警示有人利用“用来住”的商品属性,把资本的杠杆偷偷加上去,让刚需购房者无奈跟着“上车”。终结住房投资品的价值、回归商品的本意,关键就在釜底抽薪改变杠杆只能加、不能减的预期,改变这趟购房列车只能上、不能停、更不能下的预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住房市场:最严调控下投机心态趋冷

住房市场:最严调控下投机心态趋冷

楼市火爆并不是自住需求旺盛带来的市场表现,而是多方刺激下形成的非理性现象,其中不乏投机行为。

·城市二次供水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