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华安:“北溪明珠”经济生态“双赢经”
2016-09-07 作者: 记者 乔本孝 尚昊及华安县委宣传部陈佳平采写、供稿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九龙传神韵,北溪展飞虹。素有“北溪明珠、生态名城”美誉的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位于全省第二大江——九龙江的中游,堪称厦门、漳州两地后花园。

  沿着九龙江北溪前往华安县城,移步换景,目不暇接。道路宽敞整洁,民屋错落有致,溪水甘甜清冽,山林花木连绵,天空一碧如洗,俨然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锦绣画卷,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华安城区俯瞰

  华安,这个仅有16万人口的闽南山区小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掘自身生态优势,保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榜上有名的同时,更多次跻身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发展双赢。

  青山守护的美丽华安书写了经济生态“双赢经”,其中三个关键词格外引人思考。它们无一例外都以“生态”二字打头:生态茶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

  生态茶业:华安名茶绿色转型

  茶韵传千年,香溢满城芳。华安县是一个有茶历史和茶故事的地方。县城所在地华丰,旧称“茶烘”,是一个因茶闻名的古镇,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

  早在唐朝,勤劳的华安人就开始栽培茶叶。据《龙溪县志》记载,华安明朝产贡茶,华安茶人对于制茶工艺的独到见解可见一斑。在海拔1030米的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还有三棵树龄至少在300年以上的老茶树,历经沧桑,依旧繁茂,见证了北溪两岸这片古老土地与茶叶的不了情缘。

  今日华安,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庭院人家,铁观音乌龙茶无处不在。每一杯沉静淡远的铁观音,都诉说着华安恰到好处的天时、地利、人和。好山好水,正是华安好茶的第一步。

 
 城南新区

  造化钟茶烘,华安美茗扬。华安县位于漳州西北部,全境属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地带,年均日照2000小时,年均气温20.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618毫米,全年无霜期350天,最是适宜种茶的气候。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水质、大气均达国家一级标准,海拔梯度(以行政村为基点)25-1030米,农业用地土壤多属砖红壤、黄壤,尤其适宜茶叶生长。特殊的气候和土壤,为华安发展优质铁观音茶叶提供了优良条件。

  延承种茶传统,借力天时地利。世纪之交,华安县提出“兴茶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把茶产业当作民生产业来抓,先后出台一系列惠农惠茶政策。

  从1992年到现在,华安全县茶叶面积从当初的1万多亩发展到今天的16万亩,其中铁观音种植面积约占95%,实现人均一亩茶。去年,全县干毛茶年产值达16亿元,农民人均茶产业收入75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5%。茶产业已成为华安县惠及面最广、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民生产业。

  然而,华安县茶产业蓬勃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在局部产生了粗放式生产经营的问题。近年恰逢国内铁观音市场深度调整期,如何转型突围、异军突起,成为每个华安茶户的心头事。

  山水滋润的华安人,再一次把目光投向环绕县城的绿水青山。“从生态做文章”成为新时期华安县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走进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尖山的生态茶园,但见阳光播撒,娇翠欲滴的铁观音茶芽舒展开来。

 
 九龙江北溪贯穿华安全境,蜿蜒境内107公里,是厦漳大都市母亲河,一川清江水,两岸绿罗带,一路风光旖旎,景致美不胜收。

  这可不同于普通的铁观音。茶底肥不是常见的化肥,而是从内蒙古、青海等地运来的有机羊粪,经发酵减毒后施入田间地头,滋养每一株茶苗;简单粗暴又危害健康的除草剂也被完全摒除,取而代之的是辛勤的人工除草。从化肥到农家肥,从化学农药到人工除草,看似不惜成本,其实是追溯古法,回归生态。

  古法有益,现代科技也必不可少。茶田间规律地点缀着太阳能杀虫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发出亮光,既可以吸引向光的田间害虫自投罗网,又能做路灯夜间照明。

  源于生态并给予精细化管理的茶叶自然能卖出好价钱。“价格是普通茶叶5倍左右。只要抓住这个正确发展方向,茶业未来的发展就不是问题。”茶园所属的哈龙峰茶业公司总经理刘火城说。

  刘火城的茶园只是华安县推进生态茶业的缩影。如今全县已有无公害茶园10万亩,有机认证茶园1.2万亩,并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的生态招牌。华安茶园管理逐渐从粗放向绿色生态转型。

  2014年,县财政拨扶持补助专款60万元,在全县建立1000亩老茶园改造示范片,引导全县10多万亩7年以上的老茶园进行改造。疏枝修剪、深翻施用有机肥、覆盖改土等措施,让示范户在市场上尝到了甜头。示范点的成功,有力地引导和激励茶农对茶园进行精细化管理。

  与此同时,华安茶业龙头企业推行清洁化升级改造,积极开展出产车间及周边环境整治,大力推广电、液化气作为茶叶加工出产能源,逐步完善防尘、防烟设施,实现燃料清洁,提高茶叶卫生质量。各茶产区杜绝使用激素、除草剂和高毒、高残留的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在2015年全省名优茶评比中,华安茶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为95%,位居全省前茅。

  生态旅游:绿水青山打造大美华安

  一江千山,百里观园。如诗如画的景致处处流淌,时时展现着大美华安。曾吸引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赞美之词的华安山水,有着过去让人小看,如今令人羡慕的生态底色——绿色。

  新时期的绿色发展理念,让曾经人们眼中的“穷山恶水”变成口口相传的“青山绿水”,成为华安县最重要的优势资源和最宝贵的形象品牌。

  华安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漳州市唯一将“生态立县”作为发展战略的县域。华安全境为森林公园,是继张家界之后第二个以县域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全县大气、水质均优于国家一类标准,是真正的天然氧吧,更是厦、漳两地500万人的饮用水源地。

  然而,长久以来,这笔绿色财富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根植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华安县积极挖掘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向世人展示着华安的大美山水。

  风光美如斯,如何让人走进大美山水?“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项目总投资65.8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40公里。厦成、漳永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结束了华安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华安日益成为沟通闽南、闽西、闽中的重要联结点,区位优势越发凸显。

  景美人更美,如何让游客体会山水野趣的同时,感受华安人的浓浓乡情?“十二五”期间,华安投入3.15亿元推进大地村等25个“富美乡村”创建;2014年来,投资4620万元,打造官畲村等15个“美丽乡村”;包括和春村在内的一批田园风光型、民俗文化旅游型、城郊商贸经济型等新型乡村先后涌现,为打造生态乡村旅游助力添美。

  路好走,人好客,华安多年保持的独好生态优势迸发活力,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据了解,去年华安接待游客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5亿元,均增长20%以上。

  沿着弯曲的山道行驶至海拔470米的新圩镇官畲村,茶叶散发出沁人馨香,一座座新房房顶上椭圆形的族标“双凤朝阳”格外醒目,广场上游人或穿行览景或驻足拍照。

  官畲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赊村”。而如今,官畲村成为华安县着力打造的15个“美丽乡村”之一。曾经隔绝的畲寨开始走上一条旅游富民的新路。

  “有时一天接待5000名外来游客,官畲由原来全县最穷的村子,成为县里人均收入名列前茅的村子,88户村民有86户盖上了新房。”村支部书记蓝金福说。

  生态旅游的妙笔,将华安的“绿水青山”描摹成“金山银山”。然而,积极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绝不意味着一味索取。守护一方“醉美”生态,华安县正视困难,敢于担当,甚至甘心为绿水青山作出牺牲。

  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华安县坚持每年投入大量财力用于流域整治。“十二五”期间,全县治理和生态建设投入达2.41亿元以上,全县拆除或关闭养殖场107万平方米。

  生态保护,不仅要严守生态存量,更要加强生态增量。“十二五”期间,华安组织实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造林2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647.74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了142.64万立方米。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全县9个乡镇有8个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十三五”期间,全县继续沿绿前进,以创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策划重大生态建设项目41个,总投资259亿元,吸引更多生态项目落地;开启“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沙建、新圩、高车、马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1.88万亩,造林绿化1.15万亩……一道道绿色大幕、绿色屏障正铺就着生态华安之美。

  除生态旅游外,对生态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也为华安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探索多种旅游业态,提供了强劲而持续的动力。

  今年,福建土楼(华安)旅游区将创建国家5A级景区,漳窑遗址—东溪窑遗址“海丝”申遗加快推进,九且溪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贡鸭山国家森林公园、高山族特色村寨、闽南小西藏和春村、沿江生态走廊、利水温泉、三畲尖原生态等旅游项目呼之欲出;世遗文化游、一江两岸游、现代农业游、特色乡村游等旅游“四驾马车”齐头并进。“升级版”生态正打造着活力华安之美。

  生态工业:绿色GDP携手环境齐头并举

  生态资源是华安县优势资源,加之华安处于九龙江北溪上游厦门、漳州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几经权衡和论证,华安县转变思路,将工业建设项目集中安置在南部的经济开发区,并在开发区内部,着力打造生态工业。

 
 华安交通区位图

  “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用好用足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城市等政策,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吸引更多生态项目落地,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获得实在的经济效益,让群众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华安县委书记朱百里这样描述生态工业发展理念。

  在华安经济开发区内,华安正兴铝车轮有限公司车间前绿地成片,生机勃勃;车间里,地板干净,不见烟尘,机器人有序进行锻造、填压等一道道工序的操作。公司总经理魏隆谊表示,为了营造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环境,厂房的地面特意采用环氧树脂等环保材料制成,不积粉尘。

  目前国内市场,传统钢制车轮占绝大多数。华安正兴铝车轮有限公司率先采用高科技低污染的铝车轮锻造技术,提高了成本,却一点没挤压利润空间。“铝车轮寿命比钢车轮长5倍,附加值更高,毛利率可达钢车轮3倍。投产以来,公司订单不断。”魏隆谊介绍说。跨过生态工业的高门槛,背后是可持续的高收益。

  华安经济开发区吸引了更多节能环保型企业入驻。作为全县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开发区一直以大生态规划为引领,以建设“园林式园区”“花园式工厂”为目标,同步推进项目建设与生态建设。目前,园区已经投入上亿元进行绿化美化。

  华安县始终严把项目落地“生态关”,牢固树立“不考核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GDP”的生态工业意识。各相关部门同时发力,实行最严格的项目引入和淘汰制度。“企业只有通过环评这道‘槛’,才能获得入驻‘通行证’。”华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郑建阳说。

  “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切实履行生态功能区职责,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载体,保护好源头生态环境,为下游建立绿色屏障。同时,立足华安生态优势基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做到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齐头并进,把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带动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华安县委书记朱百里这样说。

  生态工业建设,要求目光长远,以进为退。关闭污染或落后产能企业85家,拒绝10多个投资数十亿元的项目,年减少工业税收7000多万元……华安县当年这些“割肉出血”的做法,让一些干部和群众一度不能理解。

  然而,在生态工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GDP”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在每个华安人心中生根发芽。绿色GDP带来的切实好处,也让每个华安人倍感欣慰。

  如今,开发区入驻项目近150个,总投资3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家具家居、电子信息等5大产业集群。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区块链迎风口 创业项目融资炙手可热

区块链迎风口 创业项目融资炙手可热

专家表示,区块链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正成为投资的风口,今年区块链创业项目获得的融资额已经超过14亿美元。

·部分地区人为推高城镇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