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顺周期信用风险需逆周期管控
2016-08-15 作者: 陈涛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十九个季度上升,符合信用风险顺周期演变规律。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与处置不宜采取严格的顺周期管控方式,以免信用风险进一步传染扩散,并与宏观经济周期共振形成恶性循环。

  银行体系资产质量具有鲜明的顺周期特征。本轮资产质量恶化与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如影随形。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短期内还未看到转好迹象。为应对不良贷款“双升”压力,商业银行普遍采取了政策法规所允许的各项措施,来积极防范和化解坏账风险,取得了积极效果。目前,我国信用风险整体可控,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75.96%,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1%。

  但随着信用风险进一步暴露,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核销整体压力将会上升,部分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将快速下降;目前符合商业银行个体利益的微观抽贷、断贷、逼债等行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控制自身信用风险的暴露水平,但宏观上则加快了风险在银行体系内的传染与扩散,使部分尚能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突然陷入绝境,导致银行体系的整体信用风险水平被动上升;而个别银行为降低表内贷款不良率,采取向表外转移不良资产的不当方式,实际上加速了影子银行风险的聚集。这些情况表明,在信用风险防控上,不能完全照搬或简单沿用经济周期景气阶段的标准与手段。

  事实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领域也存在较大价值增值空间和获利机会。一方面,随着下阶段宏观经济好转和市场需求回暖,企业盈利将会上升,现在的不良贷款有可能成为将来的优质资产。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相当部分企业只要能够顺利度过暂时经济困难,可以通过自身业务结构的积极调整以及产品技术层面的大力创新,未来仍有很好发展前景。部分债务杠杆过高的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价值发现的功能,可以实现债务转股权打开价值增值空间。而盲目抽贷、断贷行为只能使信用风险防控形势进一步恶化,银企“两败俱伤”。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往往存在土地抵押或原材料机器设备等动产质押,这些抵质押物变现价值完全取决于市场行情变化。而从过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大规模承接国有商业不良贷款获利丰厚情况看,只要度过经济周期不景气阶段,仅土地增值一项就可以让不良贷款处置获得价值增值。

  由此可见,顺周期信用风险还需要逆周期防控。在宏观经济景气下降和信用风险加快暴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逆周期的信用风险防控标准,适度提高不良贷款风险的容忍度,禁止各种不合规转移不良资产的方式;在依法合规和严密防范道德风险的大前提下,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愿,不搞“拉郎配”,通过政府“搭台”让“银企”唱戏,鼓励探索各种有效的风险处置方式和市场创新;建立并完善债权银行集体行动机制,不对民营企业搞突袭式的抽贷、断贷,依靠市场力量完成“降杠杆”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东北经济下行趋缓但分化加剧

东北经济下行趋缓但分化加剧

东北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传统产业衰微,而新产业尚未发展起来,下一步如何发展新经济成为关键。

·恒大重金进场 万科股权之争再添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