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负利率大行其道源于“央行崇拜”
2016-05-12 作者: 吴青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世界经济仍然处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的震荡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国家开始执行“负利率”政策。根据市场估计,目前全球负收益率政府债券规模已超过5万亿美元。不夸张地说,全球货币政策开始进入负利率时代。大规模采用负利率政策,实质反映的是一种对货币政策的过度关注和对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的过度依赖。然而,加快各国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供需结构,引导实体经济发展才是正确之路。

  自2008年以来,人们越来越认为中央银行有能力促进增长和激活经济活动。过去6年里,国外一些有影响力的市场评论家、市场参与者和主流学术界中出现了一种占支配地位的观点,即在极端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当在债券市场上进行无限制的货币干预。这一观点源于美国,意指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开动印钞机来购买数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将长期利率“钉住或封顶”于一个给定水平;而且可以持续大量购买债券,直至对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产生理想效果。

  然而,如果就业和经济增长效果未能且根本不能实现(不仅仅是因为利率不是经济增长率的一个决定因素),这种误以为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或者是货币政策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幻觉就会消失,从而对中央银行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对市场经济的信心也会受到损害。当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的决策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价格——汇率、股票价格、债券价格和利差、大宗商品价格和房价——的主要驱动者时,它们就替代了经济基本面在确定市场价值中的正常作用。当中央银行停止购买政府债券,甚至开始放弃刺激政策时,市场运行情况就会变得更加波动和复杂。

  当金融市场都在关注货币政策时,就不会考虑实体经济政策面临的挑战,即如何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提高潜在增长率和生产率。在后危机时期,很多经济体仍然处于资产负债表衰退之中,在这种局面下,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缺乏促进经济强劲复苏的能力。如果金融机构仍然虚弱,则它们不可能将货币刺激有效转化为贷款增长。

  使实体经济摆脱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最佳方法是迅速修复资产负债表,同时进行结构性改革。货币刺激可以赢得一些实施修复和改革的时间,但无法替代修复和改革本身。如果赢得的时间不是用来解决结构性障碍,那么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会造成一系列设想之外的效应,最终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太多货币宽松会减缓或拖延、进而排斥修复和改革工作。持续性的高债务水平表明,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工作还没有完成。另外,许多发达经济体的高失业率和经济增长低迷也表明,当前的挑战是部门再平衡和资源重新配置,而且可持续地促进经济增长和需求的唯一方式是结构性改革。

  在很大程度上,对负利率的热衷源于“央行崇拜”——金融市场和舆论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投入了过高的关注以及部分不切实际的期望。考虑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受到高度关注无可厚非,但绝不应因为金融市场的关注崇拜而失去耐心、过度作为。宏观经济理论特别强调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极力避免货币政策被选举周期和民选政府的短期激励绑架。同样,货币政策也不应当被金融市场所绑架。但“央行崇拜”的蔓延可能会让现实走向反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游资染指 大宗商品暴涨暴跌

游资染指 大宗商品暴涨暴跌

这波上涨既有“去产能”背景下供需关系改善的市场因素,更有游资炒作的成分,当前需警惕落后产能借机复产。

·核泄漏之痛:福岛事故5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