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摸底债市杠杆整体企业违约风险较大
2016-04-21 作者: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有机构预计,约有万亿银行委外资金通过信托、基金等方式流入债市。近日,监管部门对债市杠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由于公募有债券杠杆不超过140%的明确要求,此举意在摸清基金公司专户中委外资金的杠杆情况。债券投资人士表示,后续不排除出台一些规范银行委外规定的可能,银行委外若暂停或规模受限,可能将对债市形成冲击。

  从股市到债市,高杠杆的“危险游戏”引发监管层密切关注。近期,一则监管层向基金公司书面调查债券杠杆的消息在市场间传开,这被认为是监管层对银行委外资金(指银行将理财资金和自营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杠杆“摸底”。

  “这则消息让我联想到此前留意到的一个特别现象。”4月6日,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募基金中出现了一批特征鲜明的产品:基金成立时的户数仅为200多户,勉强达到成立的户数要求。首募规模则在满足2亿元基本要求后,零头规模通常是区区几十万元,或者一两百万元。

  王群航推测,“在新成立的基金当中,接受委外资金的基金可能已经出现在公募产品当中,即委外资金以一个户来认购相关的基金。”

  而公募仅仅是银行理财和自营投资资金向外配置中的极小一部分。根据普益标准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自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以来,参与委外的理财产品相对于市场总体占比为24.62%,今年前两个月这一占比更升至40%以上。而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银行委外业务在2016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多位基金业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监管层此举应该是为了“摸底”基金公司专户中委外资金的杠杆情况,因为公募有债券杠杆不超过140%的明确要求。

  对于监管层缘何“摸底”债市杠杆,中投在线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一方面,债市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紧密;另一方面,与资金大量涌入债市,逐渐抬高债市杠杆相关。去年,中国债券融资迅速扩张,同时伴随着债券违约事件的不断发生,让债市流动性风险和兑付风险承受压力。

  委外资金搅动债市

  2015年以来,由于信用风险暴露叠加流动性充裕,大量资金追逐少量优质资产成为常态,继城商行和农商行之后,股份制银行甚至国有银行也加入委外行列。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3.360, -0.02, -0.59%)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理财产品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56.46%。其中,65%的理财资金投向债券市场。在“资产荒”的环境下,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和银行理财市场的竞争压力,催生银行委外业务不断升温。

  “目前,委外业务的合作主体多为券商和信托,保险、基金等主体虽也参与,但规模相对较小。”普益标准研报显示,2016年前两个月,银行理财委外投资于基金公司资管计划的发行数为864款、券商资管计划为5309款、信托计划为3701款、保险计划为560款,平均收益率均超4%。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委外的合作形式总体上以一对一方式为主。基金公司基本都是通过专户对接银行的委外资金,因为公募有债券杠杆不超过140%的明确要求,在加杠杆方面根本没有空间。

  不过,近期公募基金也闪现委外资金的身影。“接受委外资金的基金可能已经出现在公募产品当中。”王群航对记者表示,“现在可能有一批基金,成立时就有来自银行的一笔大单,就是一个户。但是基金成立要满足200户的要求,公募就再找人申购以满足200户。”

  王群航称,这类新基金的主要特征有:户数少、户均大;成立规模在满足了2亿元的基本要求之后,零头规模通常是区区几十万元或一二百万元。之所以这样,很可能就是基金公司为了满足基金成立时的户数要求。此外,这些基金还有一个特点,发行快,“应该是银行事先把资金都归集好了。”数据显示,一日售罄的5只,预设发行期限在一周之内的有16只,提前募集结束的有9只。

  根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满足上述情况的基金有37只(1月份6只,2月份10只,3月份21只)。其中,混合基金15只,债券基金22只。它们的成立户数从208户到466户不等,规模从2亿元到80亿元不等,户均规模从43万元到3847万元不等。

  深圳某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对媒体表示,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太大,起初是将资金委托公募的专户管理。但现在资金规模多得已经较难找到资产配置,因此银行理财资金也会申购一些收益较好的公募产品。该高管透露,面对资产配置需求旺盛的银行理财资金,所在基金的固收产品设计理念发生了变化,将把一些银行的需求加到公募产品的设计中,而目前银行接受程度最高的是纯债产品。

  加杠杆现象普遍

  数据显示,2016年3月,6个月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仍达到4.3%,其下行幅度不及资产端的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

  上海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面临“资产荒”和各类非标资产陆续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必须要找到出路。“当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在4%以上,而优质债券收益率却不到4%,依靠传统的固定收益投资已难以维持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银行本身在杠杆操作上受到多方面限制,发展委外业务成为了银行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债券加杠杆一般通过场内债券回购和场外分级产品来进行。上述银行人士称,所谓债券回购加杠杆方法就是债券正回购方利用质押债券融入资金,然而继续购买债券以放大债券投资头寸。

  刘丹对记者表示,债市作为固定收益市场,收益率一般低于股票等权益类市场,但一旦加杠杆,收益就会成倍放大。比如2.5%的月收益率,如果运用了3倍至4倍的杠杆,收益率就扩大至7.5%至10%。

  那么,目前债券市场的杠杆究竟有多高?

  根据海通证券(15.260, 0.17, 1.13%)发布的数据,大行较稳健,城商行、农商行杠杆较高。2015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的银行间杠杆率出现分化,全国性大行的杠杆率维持在105%以下,并有逐步降低趋势;城商行、农商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杠杆率偏高,2016年2月三者分别为130%、137%和122%,明显高于2015年9月。

  与此同时,券商杠杆高于保险,理财委外加杠杆。非银机构方面,2016年2月券商杠杆率126%,高于保险的105%和广义基金的107%。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15年9月起,券商一直在加杠杆,投资风格较保险、基金等更为激进。由于包含了杠杆上限140%的公募基金,广义基金的杠杆率有所稀释,理财委外资金对接的资管、专户产品加杠杆现象也很普遍。

  “公募专户杠杆率最高2倍到3倍,而有些成熟的券商债券自营业务中将杠杆放大到5倍至10倍。”上述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样的杠杆率还是比较高的,而在信用利差收窄和信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万一杠杆泡沫破裂,可能传导为系统性风险。

  刘丹则指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整个债券市场的杠杆率不足1.2倍。“从这一数字来看,债市的平均杠杆率远不如股市那么高企,相应的风险也较小”。

  德意志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也强调,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杠杆风险总体可控。自2014年起,债券现货交易与回购交易的比例一直与历史水平相符,近期市场数据也印证了目前的杠杆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持债专户“被摸底”

  债市高杠杆的现象已引发监管层关注。《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基金公司了解到,监管层日前已要求基金公司上报其产品的持债规模和质押回购融资情况。这也是2015年底中证登、基金业协会、央行调查基金公司专户和子公司债券杠杆情况以来,证监系统再次摸底相关情况。

  另外,据媒体报道,今年初,有关资管业务新规修订的一次讨论中,监管层还拟对债券类专户业务的结构类杠杆和质押类杠杆比例进行规范,固定收益类结构化专户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3(现行版本为10倍),而投向债券的总资产比净资产亦不得超过140%的红线。

  “确实有多家基金公司收到债券杠杆调查表,是抽查的。”上述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被要求填报的是具有私募性质的专户产品,因为公募本身也不存在杠杆过高的问题。

  在基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监管层还处于搜集数据阶段,具体的影响还待观察。华创证券研报则指出,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已经多次对债券杠杆率和委外投资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这说明央行已经对此问题有所关注,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也是央行的重要工作之一。从过去的历史经验看,一般监管的节奏都是先调研,然后口头提醒,最终具体调控政策落地。“因此后期不能完全排除监管风险的可能,这一事件也可能从心态上对债券市场产生一定的谨慎情绪;对机构而言,主动调整仓位和杠杆以防范监管风险则是较为务实的选择”。

  刘丹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债市的走牛称为是“杠杆牛”也名副其实。而监管层“摸底”可能是出于对杠杆资金引起大涨大跌、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是否会推出相应的打击行动,参考去年A股“去杠杆”后引发的暴跌,监管层应会更加谨慎,或者采取更为温和的渐进模式。

  “最大的风险或许并不在于杠杆,而在于违约风险。”上述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整体企业的违约风险较大。

  据记者了解,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开始,我国公募债共发生违约事件16起,覆盖民企、央企、地方国企等各类主体,扩散至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等各种债券类型。“受经济下滑、企业承压加剧的影响,债券投资者面临的违约风险越来越大。”德晟资本分析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是协同发展的一条主线。一年多来,三地政府部门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联手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产业升级转移正在积极进行。

市场很“美”难掩PPP停车模式“叫好不叫座”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