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河北对接京津三大领域寻求突破
2016-04-14 作者: 高博 来源: 中国金融信息网

    核心提示: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关键之年,京津冀错位发展将更为明显、合作将更加深入,逐步走向区域融合“深水区”。河北省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对接京津,用实干迎接这次“大考”,在产业、交通、生态三大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石家庄--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关键之年,京津冀错位发展将更为明显、合作将更加深入,逐步走向区域融合“深水区”。河北省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对接京津,用实干迎接这次“大考”,在产业、交通、生态三大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河北打造平台 精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让北京“瘦”得合理、“瘦”得强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同年4月,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河北沧州正式开工。这是北京现代首次在京外地区投建的工厂,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河北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支撑项目。

    这一“明星项目”位于河北省沧州经济开发区,工厂及配套项目总投资金额约120亿元,预计今年10月,可以实现量产目标。据了解,沧州工厂整车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万辆,发动机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台,预计年销售收入360亿元。

    “发达的中心,落后的腹地”,这是对京津冀发展落差的描述,但如今京津冀在产业合作方面不断深入,三地逐渐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北京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向远郊区县疏解,北京平谷区与河北三河市共建跨地区的京冀通航产业园……其中,以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数万商户大规模外迁最广为人知。

    2015年前10个月,河北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全省引进的资金47.3%来自京津,达到2748亿元;而2015年,北京、河北企业在天津投资1739.29亿元,增长16.5%,占天津实际利用内资的43.0%。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表示,京津冀之间越来越多的投资占比,是三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见证,但河北要接得住、接得稳北京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和配套政策的“短板”也亟须补齐。

    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河北省确定了40个重点承接转移平台和各设区市的重点园区,作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载体,这些平台将成为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集群转移的前沿阵地。

    河北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保定和廊坊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推动唐山、沧州、秦皇岛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区,推动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打造冀中南功能拓展区,推动张家口、承德及太行山区打造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同时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完善各项配套服务。

    ――打破“肠梗阻” 河北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

    乘坐城际铁路,一小时就可以游遍京津冀;拿着一张交通卡,可以在京津冀地区畅通无阻……作为“突破口”和“先手棋”,为破除三地交通各类“肠梗阻”,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提速、动作频频。

    2015年底,津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从天津坐火车到河北保定绕道北京的历史结束,京津冀地区“四纵四横一环”路网格局,率先实现“一横”。

    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中,河北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弱,建设任务艰巨,交通“短板”问题仍然突出。比如,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民航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与京津差距悬殊,快速铁路、地铁发展落后。

    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实现京津冀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河北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部打通与京津交界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断头路和瓶颈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3000公里,达到9000公里,全省快速铁路达到2000公里,实现翻一番。

    2015年12月,河北交通一卡通陆续面向保定、沧州、承德、邯郸和石家庄市民启动试运行发卡,石家庄、保定、沧州、承德、邯郸等7个城市市区共计358条公交线路将率先与京津两地实现互联互通。

    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田学斌表示,无论是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角度,还是京津冀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的角度来看,交通都必须先行。“断头路”“瓶颈路”是京津冀交通典型的“肠梗阻”,对跨省市运输,以及人员来往旅游、务工等形成诸多障碍。

    按照目前出台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方案,京津冀今后将由27条城际铁路线路联通,总规模达到3796公里,计划2016年底前开工廊涿城际、首都机场到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对于生活在该区域的百姓而言,未来进京将变得越来越容易。

    ――三地治霾联防联控 河北铁腕治污显成效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环境保护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三地在协同治污方面不断摸索,从定期会商、联动执法到统一重污染预警标准,逐渐做到“1+1+1>3”。

    2015年7月,京津冀三省市签订协议,北京投入4.6亿元支持河北省的廊坊、保定治理大气,天津投入4亿元支持唐山、沧州。这笔资金用于帮助地处“京津冀核心区”的河北4市,淘汰10蒸吨以下小燃煤锅炉,治理20蒸吨以上的锅炉,该项目为期3年。

    2015年1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外发布,设立空气质量“底线”,提出到2017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其中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

    2016年3月,面对新一轮雾霾的袭来,北京、天津、廊坊、唐山、保定、沧州六市首次统一实施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同步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启动Ⅲ级响应措施。预警标准的统一,为三地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奠定了基础。

    河北环绕京津两大直辖市,是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支撑区。然而,长期以来,河北经济结构偏重,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多种因素作用下,河北成为雾霾高发区域,多个城市长期位列全国空气质量后10名。

    为此,河北省制定了化解产能过剩的“6643”工程,2017年底前要压减6000万吨钢、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炭、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今年河北省“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河北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各级财政共投入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40亿元,大力实施“压能、减煤、控车、降尘、治企、增绿”等重点工程,2015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8.7%。

    “十二五”期间,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4106万吨、水泥6231万吨、煤炭2700万吨、平板玻璃3717万重量箱,减少了耗煤量和污染物排放。

    张庆伟提出,“十三五”期间河北环境治理要大见效,空气质量改善程度要明显高于以往,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40%,污染严重的城市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10位。其中,2016年PM2.5浓度下降6%以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是协同发展的一条主线。一年多来,三地政府部门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联手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产业升级转移正在积极进行。

“中晋系”畸高收益骗倒十余万投资者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