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期待科学与艺术同绽放
2016-04-08 作者: 江泽涵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薛凤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年11月 

  技术和工艺是中国古老文明史上的璀璨篇章。然而,古代帝王为了巩固政权,一向尊文轻理,四大发明之后,几乎不存在什么科学概念,匠人自然也没有地位。在有数的科技著述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本书对中国古代的18项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薛凤是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宋明清文化、技术与政治的关系。本书以《天工开物》为切入点,并与同一时间内成书的《论气》《谈天》放在一起,探掘这些文本的知识脉络,揭示文人以书面文字记录工艺技术的目的所在。

  作者认为,宋应星思想意识超前,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持批判态度。他以揭示存在于“气”中的天人互联性真相为己任,对“气”的研究是其钻研各类知识领域的理由。本书学术气息浓厚,话题具备深度,系统地展示了宋应星不同层面的私人生活和文化生活以及一系列思想理念。作者将读书人和匠人的世界连在一起,推崇“实用主义儒学”,主张对事物的考察要用“试见”和“试验”的方法。本书重新审视了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史,阐发十七世纪中国学者在探究自然和文化时求理、求真、求信的方法,将宋应星的著述在晚明大舞台上予以定位。

  回顾历史,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呈现此消彼长状态,似乎从没有过共同绽放的时候。当艺术飞速发展,通常都是科学落后或停滞不前的阶段,反之亦然。

  作为世界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十分重视理论阐述,而非单纯的技术描写。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认为:“《天工开物》不只是中国,而且是整个东亚的一部代表性技术书,其包罗技术门类之广是欧洲技术书无法比拟的。”《天工开物》传入欧洲后,直接推动了十八世纪的欧洲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技术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反观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在对古籍的集中整改过程中,认为《天工开物》存在“反满”思想,继而被销毁。清政府推出“闭关锁国”的政策,而欧洲国家通过学习我们的科技之长,反过来打开了我们的国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交融、扬弃、共存是世界大潮流,时代大趋势。不管取得如何伟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向其他民族、国家吸取异质文化养分,要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才能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

  经过深入思考,有些定论或许存在历史性巧合:“当科技发展的时候,自然会带动经济的步伐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作家和艺术家就会陷入孤独。”人的生存环境固然重要,可人生惰性也可以通过文化熏陶克服。所以,科技和艺术完全有望共襄盛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产业协同周年考”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是协同发展的一条主线。一年多来,三地政府部门彻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联手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产业升级转移正在积极进行。

重量级项目进入全球资本视野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