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 |
![]() |
秀丽剡湖 |
嵊州,这片群山环拱的江南之地,近一万年前,就有先人繁衍生息。临水而居的小黄山人在这里建起家园时,也翻开了嵊州文明史最初的一页。
嵊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雄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四大城市之间,处于上三高速、甬金高速的“十”字交汇点,距萧山机场、宁波港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车程都在一小时左右,属浙江省一小时经济圈。嵊州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到上海也仅两个多小时车程,正在规划建设的甬金铁路、杭绍台高速将进一步完善嵊州的路网结构。
嵊州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人口74万,是中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和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这是一座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美丽城市。
唐诗之路 人文之城
嵊州的母亲河名曰剡溪,嵊州最早的名字叫剡县。
1600多年前的东晋,嵊山剡水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绽放异彩:隐居金庭山的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他们把“魏晋风骨”这一中国的文艺风潮推向了高峰,亦使剡溪边上的剡县名动天下。
几百年后,诗人李白在月光下乘舟而来,寻访前人的踪迹。“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他被嵊州的山水陶醉了。
随后,一艘艘唐朝的木舟和竹筏溯剡溪而上,杜甫、白居易、孟浩然……400多位唐代诗人留下了1000多首吟咏剡溪的诗作,给后人留下了一条无边遐想的唐诗之路。
千帆已过,江流有声。在当代,剡溪之畔更有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马寅初、革命音乐家任光、黄土画派代表画家刘文西、围棋国手马晓春等土生土长的嵊州名人,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书写了新时代的诗篇。
千年文化积淀,为嵊州山水融入了特殊的人文因子,崇仁古镇就是极好的代言者。这个始建于北宋的古镇,明清盛极一时,遗存的100多个老台门,见证了嵊州往昔的繁华,抗战时期,没有沦陷的崇仁,更是商号林立,号称“浙东小上海”。
如今,绍兴温泉城、百丈飞瀑、南山湖、王羲之故居、马寅初故居以及其他休闲景区,正以独特的山水和人文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寻踪探古,流连忘返。
越剧之乡 魅力之城
也许,只有温婉诗意的剡溪,才能孕育出水样柔情的越剧。
在嵊州,东王村是一个普通的村落。100多年前,这里上演的一场戏文,却演变成中国第二大戏剧——越剧。
越剧的前身,是当时流传于嵊州农村的落地唱书。1906年的清明节前夕,东王村一帮刚从外乡演出回来的民间艺人,在门板搭成的“草台”上,掀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一页。
越剧诞生后不久,便从剡溪起航,沿着曹娥江顺流而下,到了上海。从最初全是男人的小歌班,到后来的女子科班,源自嵊州的越剧吸收海派文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冲破传统的樊篱,始终与时代同行。
越剧百年,涌现了无数的名伶和表演艺术家,从最初的“三花一娟”,到上海滩联合义演的“越剧十姐妹”,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一批从嵊州走出的越剧大师,创立了风格不同的唱腔流派,一直传唱至今。
越剧艺校、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中心、百个民营越剧团……在嵊州,越剧无处不在,山水之间,越剧的丝弦一直在飘扬。
与越剧一样,众多嵊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历经岁月并熠熠生辉。嵊州城里的艺术村,聚集了100多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淡雅精致的嵊州竹编,浓墨重彩的嵊州泥塑,天人合一的根雕,古意盎然的嵊州紫砂,脱胎古典的仿古木雕……就像一座桥梁,艺术村连起了艺术和产业。
在民间演艺领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乐吹打红红火火,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高跷、舞狮、哑背疯、舞龙等民间艺术经久不衰。即将建成的嵊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向世人展现一个涵盖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江南意象。
浙东明珠 发展之城
如果说越剧是嵊州文化的惊世之献,那么领带就是今日嵊州领“秀”世界的佳作。
“每5个中国男人的脖子上,就有4个系着嵊州领带;每3个穿西服的老外,就有1个靠嵊州人打扮。”
嵊州人津津乐道的这句话,透出了这个领带王国的骄傲。
自1984年生产第一条领带,20多年间,嵊州人将家乡打造成了拥有近2000家领带服装企业的全球领带制造业基地,成为“中国最具产业影响力纺织之都”和“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
为继续领航领带市场,嵊州人开始了一场行业性的整合。在遍地都是领带工厂的嵊州,众多企业从竞争开始转为合作。嵊州人积极推动领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延伸发展,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随着中国领带物流中心的建成和领尚小镇的建设,一个集生产加工、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信息物流于一体的全球真丝产品集聚地呼之欲出。
当领带引领嵊州制造业的传奇之时,在厨具电器、机械电子等产业领域,嵊州人同样以智慧和辛勤,造就了一个个产业经济的单打冠军。
嵊州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电声零件制造基地;厨具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微电机产量占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嵊州人成功打造出了“中国厨具之都”、“中国电声零件之都”、“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等产业集群品牌。
嵊州现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六个工业功能区,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已经成为良好的引资平台。嵊州经济开发区位列浙江省开发区“十强”行列。
农业领域,茶叶、香榧、长毛兔等传统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嵊州是中国最大的珠茶出口加工基地、中国长毛兔生产示范县(市),越乡龙井茶高居“浙江省十大名茶”榜首。基地农业、加工农业、开放农业、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业增量提质,农民创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嵊州走出了一条“小产品、大市场”的发展之路,培育了一大批富有竞争意识的民营企业。
嵊州,正成为长三角一座独具人文特色的制造之城。
创业乐园 宜居之城
嵊州自古就是“生态宜居之城”,被李白誉为“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今天的嵊州,正在续写古人诗意生活的新篇章。
嵊州逐步形成了“工业向城东集聚,文化设施以城西为主,新区向城南拓展,老区以商贸为主”的发展格局;嵊州着力构筑以城区为中心、中心镇为支撑、其它乡镇为结点、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
未来的嵊州,城市空间将形成一主城、三副城(浦口、黄泽和甘霖为三个副城区),与新昌城关共同构筑嵊新组群城市空间布局的框架。嵊州,正在向现代化山水园林中等城市的目标迈进。
![]() |
嵊州市区位交通图 |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古人的居住理想,如今在嵊州触手可及。
已越关山,再眺群峰。未来的嵊州,将是一个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更加优美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多少文人墨客诗画中念想的嵊州,又一次让人怀想。
从浙江最早的文明发祥地,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再到今天的创业乐园、生态宜居之城,嵊州正以开放、文明、大气磅礴的姿态,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创造着另一个传奇。
(本稿件由嵊州市委宣传部施展采写、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