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期盼更多公益回归
2011-03-13   作者:赵仁伟 黄深钢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公办幼儿园建设提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做营利性企业……今年全国两会上,相关政府部门和官员释放出的一系列“公益信号”引人关注。人们期待着,有更多的社会事业回归公益本色,公共服务体系的阳光能够照耀社会每一个角落。
  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期以来,相对于经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不少“短板”,许多本该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不断掏瘪了老百姓的“钱袋子”。昂贵的医疗花费、沉重的学费、不断上涨的景区门票……诸多开支增加了百姓负担,也影响了人们幸福感的提升。
  让更多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回归公益,这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百姓的热切期盼。陕西神木县推行的免费医疗改革、吴起县推行的高中免学费探索……之所以赢得很多支持,正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公益的回归。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普通百姓感受到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
  实现更多的公益回归,当务之急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理念,树立公共服务观念。一方面,要切实扭转过度的“增收”和“经济效益”思维,让一时的“赚钱效应”坚决让位于广大群众利益;另一方面,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总量。财政部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提出:将优先保障加强“三农”、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
  实现更多的公益回归,还要时刻勿忘向基层、农村、最需要环节的“倾斜”。目前,公共服务体系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很大,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少一些好上加好,多一些雪中送炭,让有限的公共财政惠泽最困难的地方和最急需的人群。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以公益思路化解菜价最后一公里 2011-03-09
· 公立医院要公益国家必须给补偿 2011-03-06
· 29期 被高费泯灭的道路公益性 2011-01-19
· 回归公路公益性从公布撤站时间表始 2011-01-19
· 公路就应确保其公益属性 2011-01-1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