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十一五”功能区域发展规划
    2006-12-07        来源:本网综合

    12月6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规划》中设定的发展思路为:建设北京东部、西部发展带;通过“优化城区、强化郊区”,形成特色突出、分工明确、发展均衡的四大城市功能区域,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推动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 这是北京市在中长期规划中第一次打破行政区划编制的区域经济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区域经济规划打破行政区划

 

    四大城市功能区域规划
  1 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发展与老城保护双赢
  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未来五年将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强化以国家对外事务、国际旅游为特色的中外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国际交往功能密集区;与老城区保护相结合,打造荟萃世界级时尚精品店的大街;部分居住中心从市中心城区迁出。属于优化开发区域,占地多、技术含量低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
  2 城市功能拓展区鼓励人口和工业迁移新区
  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内外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著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也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节点。该区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教文化产业等发展迅速,文化旅游产业发达。未来五年将发展和完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CBD和奥林匹克中心区的相应功能;在西部地区发展中央休闲区(CRD);建成区基本属于优化开发区域,鼓励人口和工业向新区迁移。
  3 城市发展新区
  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
  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也是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所在。该区涵盖多个规划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同时是全市重要的农副食品生产基地。未来将启动顺义、通州和亦庄重点新城建设,构建反磁力系统,分担市区功能。新城建设属于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4 生态涵养发展区
  属于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
  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关键要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立生态建设利益补偿机制。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也是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该区域生态质量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该区域大多处于山区或浅山区。
  
  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规划
  1 中关村科技园区
  定位:创建世界一流园区目标
  2 北京商务中心区
  定位:北京高端服务业的引擎
  3 奥林匹克中心区
  定位:国际性体育赛事中心目标
  4 金融街
  定位:首都国际化金融中心区目标
  5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定位:综合产业新城目标
  6 顺义临空经济区
  定位:国际交往中心区域和空港物流基地

    鼓励人口和工业向新城迁移

 

    当前北京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地域相对狭小,发展空间有限以及多种功能高度集聚造成严重城市病等问题。为此,规划中提出舒解中心城区居住产业功能的思路。针对城市功能拓展区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规划提出鼓励人口和工业向新区迁移的思路。并且,规划还提出启动顺义、通州和亦庄重点新城的建设,以分担市区的功能等设想。

    五区县不设GDP指标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县经济处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十一五期间,对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不再规定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该负责人指出,上述区县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并不是说这些区县不再发展经济,而是生态涵养功能更重要。”

    面临四大挑战

 

    挑战之一: 区域经济中心功能不强,国际性功能需大力提升。从国内比较看,北京经济总量相当于上海的75%左右;从国际比较看,北京经济总量不到东京的10%。由于经济总量小,导致区域经济中心功能不强,这与国际城市的建设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与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较大规模地扩充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这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挑战之二: 城市功能空间分布不尽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有待进一步协调。首先,北京中心城区职能过度集中,人口过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疏散、调整。其次,城区和郊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均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明显。第三,城区内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还十分突出,南城明显落后于北城,二元结构突出。第四,区县空间差异明显,各自比较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第五,远郊区县尤其是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特色不突出,布局分散,“三农”问题亟须加快解决。
    挑战之三: 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重化工业仍在北京经济中占较大比重,金属冶炼、石油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依然是重要支柱工业。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的低效率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机制,水资源、能源已经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各个区县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水、电、气等资源约束的刚性增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任务加重。另外,城市空气质量低、水质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和节约化发展,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
    挑战之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与体制创新不足。“十五”期间,北京市在综合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出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与体制创新仍然不足,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以行政区划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模式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影响了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信息等的跨区域流动。同时,城市内部和外部区域经济合作仍处于自然发展阶段,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还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四大特点 五项内容

 

  规划编制的主要特点
  一、突出理念创新。
  二、突出统筹规划。
  三、突出协调发展。
  四、突出区域分工。

  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
  二、规划的目标、思路、重点
  三、四大城市功能区域规划
  四、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
  五、规划实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