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尚面临四大挑战
    2006-12-07    记者:孙晓胜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6日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十五”期间,北京市区域经济和主要产业功能区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但区域经济发展仍面临四大挑战。
    据介绍,“十五”期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4:30.9:67.7。
    根据6日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北京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目前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挑战之一:区域经济中心功能不强,国际性功能需大力提升。从国内比较看,北京经济总量相当于上海的75%左右;从国际比较看,北京经济总量不到东京的10%。由于经济总量小,导致区域经济中心功能不强,这与国际城市的建设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与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较大规模地扩充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这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挑战之二:城市功能空间分布不尽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有待进一步协调。首先,北京中心城区职能过度集中,人口过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疏散、调整。其次,城区和郊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均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明显。第三,城区内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还十分突出,南城明显落后于北城,二元结构突出。第四,区县空间差异明显,各自比较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第五,远郊区县尤其是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特色不突出,布局分散,“三农”问题亟须加快解决。
    挑战之三: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重化工业仍在北京经济中占较大比重,金属冶炼、石油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依然是重要支柱工业。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的低效率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机制,水资源、能源已经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各个区县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水、电、气等资源约束的刚性增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任务加重。另外,城市空气质量低、水质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和节约化发展,是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
    挑战之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与体制创新不足。“十五”期间,北京市在综合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出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与体制创新仍然不足,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以行政区划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模式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影响了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信息等的跨区域流动。同时,城市内部和外部区域经济合作仍处于自然发展阶段,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还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