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 33 期 2011.2.14■■

进入2011年,全球粮价屡创新高,国内粮价随之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并且看不到近期有止步的迹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价不断上涨对经济增长已构成了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央近日密集部署抗旱保粮的措施。粮价高企的成因究竟何在?如何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破解这一难题,要治标更要治本。
粮价:“百价之基”
 新闻回放
投机资金“屯兵”炒作农产品
经济参考报 2011-2-14
  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近期屡创新高,资金炒作“魅影”再现,而且中国北方旱情也成为国内外小麦期货市场的炒作噱头。
温家宝强调落实促进粮食生产政策措施
经济参考报 2011-2-11
   国务院10日在京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努力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干旱让全球粮价躁动不安
经济参考报 2011-2-10
   干旱引发的粮价上涨预期已经出现。春节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前期走势相对温和的小麦期货一举迈入3000时代。
 视 频

[新闻1+1]保粮食!稳物价!

 微博评论
· 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 李长安
  粮价上涨农民不受益是一种谬论:粮价上涨农民不受益已成了一种流行的观点,事实上这只是谬论而已。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如果种粮收入增加100元钱的话,有70元钱是来自于粮价的上涨。这就是说,粮食上涨的好处,一多半是被农民拿到了,只有少部分是进入了中间环节。
· 网友“故乡的榕树”
  粮价上涨预期比粮价上涨更可怕!通涨还没下去,又来个粮价上涨,又要忙坏中央领导喽。必须严厉打击炒作粮价的不法分子,以稳定粮价,稳定老百姓的生活!
· 网友“xsf古易”
   食品类价格为什么会涨?因为粮价涨,粮价为什么会涨,因为种粮的人感觉种庄稼收入不如其它行业,不以种庄稼收成当收入主业。想想多少粮食能换一件衣服,多少粮食够看一次病,多少粮食够上一年大学,更不能想也不用算多少斤粮食能换一套房子、汽车!谁还有心思种粮啊?
· 网友“林乐山”
   农民最好欺负。粮价涨了,钱都落入仓储、流通和销售环节。处于链条最上端的农民反而一毛未得——权利即是财富,农民为什么最穷?因为他们享有的权利最少。
周子勋:粮食稳定对中国物价至关重要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已经非常脆弱,在这种局势下,粮食稳定对中国的物价起着关键作用,中央强调保证粮食增产具有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短期的通胀管理,而且也有利于今年全年的管理通胀之落实。[详细]
邓聿文:粮食中的隐忧
    以粮食为主的食品和蔬菜价格涨幅巨大,对严重依赖食品的低收入群体将形成很大冲击。而从中外处理通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看,对恶性通胀的忽视,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详细]
网民:粮价上涨加剧通胀压力
    据报道,干旱引发的粮价上涨预期已经出现。春节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前期走势相对温和的小麦期货一举迈入3000时代。对此,不少网民认为,粮价是百价之基,面对多发的天气灾害,全球“粮价危机”愈演愈烈,国内CPI将重拾升势。[详细]
探因:粮价高启推手
苑德军:五大因素使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一种常态,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五方面理由 :一是耕地面积逐步减少,使食品价格难以稳定;二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使食品价格面临持续上涨压力;三是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带动;四是国内货币超发,为食品价格上涨提供了适宜的货币条件;五是自然灾害的影响。[详细]
曹雪松:内外因素推动粮价稳中有升
  从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内各种体制成本和客观因素看,今年国内大米、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价格将几乎会毫无疑问的保持上涨势头,而且短期压力大于长期压力。[详细]
众石:从“粮食战争”到“产业链竞争”
    当下国际粮食生产和定价体系是扭曲的。这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本来面目,恰恰相反,这是由金融市场操纵的寡头垄断经济的产物。从结果看,这是一场富国利用粮食武器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详细]
求解:如何稳定粮价
郑风田:“国十条”能否稳粮价?
   对华北地区的农民来讲,可谓是“双喜临门”:一喜是老天爷给了一场及时雪;另外一喜是“国十条”给的“真金白银”。日前国务院出台十条措施促进农民粮食生产。这么给力的措施,能否真正促进农民多生产粮食?答案是有效果,但不要期望太大。[详细]
李洁:破解全球粮价危局亟须标本兼治
    所谓治标,就是遏制投机。所谓治本,则是在中长期内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进行投资,促使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提高自给率,增强对国际粮价波动的抵抗力,从根本上改善粮食安全。[详细]
李文龙:稳定粮食生产需要长效机制
    在全球粮食供应趋紧的背景下,我国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粮食保障问题更是令人关注。粮食生产这一根紧绷之弦决不能放松,在当前的抗旱工作中要立足于提高持续抗旱能力,建立起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详细]

经济参考网综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美编:张小洁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