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发行机制应该鼓励技术进步
是我战胜了我,还是我战胜了别人的预期,或这根本上就是别人之前建立了对我的错误预期?对比特币的估值核心就是关于如何衡量自己的进步。人类货币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悖论,一次是西班牙人发现美洲银矿后,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导致物价大涨,而同时存贷款利率都出现了大幅下跌,白银的贷款利率从10%跌至5%的水平,这是人类第一次出现投放大量货币之后,实际市场利率反而下跌的情况;第二次是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投放了巨额的流动性,称之为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国的同期利率直挺挺地躺在接近于零的地板上长达3年之久。
孟德斯鸠研究过为什么古罗马投放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他认为如果货币投放是政府(货币当局)为了降低政府债务而采取的会计处理方式,那么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资金外流,市场为了吸引资金留在经济体内,不得不给出更高的利率。但如果是劳动生产率出现更大幅度的提高,就不会有利率的升高。
欧洲的海外扩张也好,美国的经济调整也好,如果大量印钞而没有触发利率的大幅度升高,就说明他们在酝酿并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说了那么多例子,我在想是否能够把问题抽象出来,到底应该是建立一个固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制度,还是建立一个被动适从地按需发行货币机制好呢?我曾经幻想过这样一种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这三大货币或者其他达到财政纪律标准的主要经济体货币可以用来申购国际储备ETF,其他国家必须用实物的黄金,石油,铜和小麦来申购。这个国际储备ETF包括了“石油,黄金,铜,小麦,美元,欧元,人民币和二氧化碳排放权”,按照各国签订的条约来确定这些资产的比例关系。这样就在无形之中为各国确定了一个相对有约束的货币发行机制,因为大宗原材料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数量相对固定(相当于贝壳币或者比特币),而三大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我相信在有约束的货币发行机制下,反而能够促进以技术进步推动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