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第三节 渠道网点的密度——网点铺货率和产品分销率的比较
网点铺货率和产品分销率虽然都是网点密度的评估指标,但两者的差别在于适用范围。有些营销人员采用指标时张冠李戴,结果大相径庭,所以弄懂指标的算法是一回事,弄懂指标的原理是另一回事。 作为量化基础,价格在渠道深度和广度的渗透程度,决定了企业的赢利状况。网点在各个渠道里的密度分布,是价格政策在渠道的执行基础。所以,评价渠道质量,一定绕不开对渠道网点密度的测算。目前市面评估渠道常用的指标是网点铺货率,主要是指数值铺货率和加权铺货率。我们仅从网点和产品两个维度,评估渠道质量。 以虚拟的Y照明企业三种渠道网点分布状况为例,分别介绍从网点的角度是如何体现渠道质量、从产品的角度又是如何评估渠道质量的。 从网点角度评估渠道质量 网点铺货率:主要是指有效网点的进入率,这个相对比较好理解,目前营销行业用得也比较多。在具体划分上,网点铺货率又分为数值铺货率和加权铺货率。我们这里求A品牌的数值铺货率如下: A品牌的数值铺货率=铺货门店数/总门店数 =(4/10)×100% =40% 加权铺货率:实际是指在某品牌的统计期内,销售额占全部样本该类产品销售额的比例。由于涉及到分渠道加权,实际上就变成了二次加权,即渠道销量占整体销量的比例一次,门店占渠道整体销量的比例一次。即逐一用有A品牌产品的门店销量权重乘以所在渠道销量权重,再求和,通过两次加权,得到A品牌的加权铺货率。 A品牌的加权铺货率=∑渠道权重×门店权重 =60%×40%+60%×15%+15%×30%+25%×25% =43.75% 在铺货质量的比较上,加权铺货率更能体现渠道的效果指标,即越重要的网点对铺货率的结果影响越大。而不是一个销售1000元的网点与一个销售100万元的网点,对企业同等重要。加权赋值的结果也能促使我们在渠道管理的方向上,作出更符合实际的判断。 另外,铺货率指标侧重的是网点进入,对网点本身的经营情况不太关注,所以指标的适用范围广、精度偏低。 从产品角度评估渠道质量 产品分销率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主要体现的是:现有铺货网点的同质化产品的销售潜力。相较于网点铺货率侧重描述和表现门店的主观评价性指标而言,产品分销率对描述产品的潜在销售机会更有现实意义。产品分销率也主要分为两个指标,一个是商品分销率,另一个是类目分销率。 A品牌节能灯的商品分销率 =A品牌已进驻门店的所有商品销售之和/所有网点的所有商品销售之和 =(2000+850+900+900)/10000 =46.5% A品牌节能灯的类目分销率 =A品牌已进驻门店同类产品的销售之和/所有网点同类产品销售之和 =(1100+300+100+500)/2400 ≈83.33% 通过对网点铺货率和产品分销率的比较,可以看出:网点铺货率适用范围要比产品分销率更广一些,限制性条件也少一些。所以,快消品类企业通常用网点铺货率来评估渠道的占有情况。因为快消品类企业要面对大量的日杂店和综合性的百货店,经营产品的同质性跨度比较大,用产品分销率来衡量渠道的占有情况也缺乏一定的现实意义。商品分销率和类目分销率,更适合门店销售的产品大类比较趋同的门店。如,家电的专卖连锁店、照明产品的专卖店。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