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第1章 美国的泡沫经济
—为什么说我们最近的经济预言是正确的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预见2008年的泡沫风暴 当《美国的泡沫经济》(American’s Bubble Economy)于2006年出版时(事实上,该书的观点是在18个月前就提出来了),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几乎其他所有人所持的经济观点错误了。我们绝不是在自吹自擂。之所以要说这些,是因为我们非常希望说服您来关注我们。 《美国的泡沫经济》(美国约翰威立国际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准确预测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私人债务泡沫的崩溃、股市泡沫的跌落、消费者支出的缩减,以及由此对美国不堪一击的多重泡沫经济造成的广泛损害。我们还预言了美元泡沫和政府债务泡沫的最终破灭,这一结果仍有待考证。当然,追溯到2006年,那时我们的预测大部分被公众忽视了。两年后,我们的预测变成了事实:房地产泡沫、私人债务和股市泡沫急剧破裂,并由此导致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我们是如何预见到这一事实的呢?我们当然不会仅着眼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在创作之初,美国的经济仍然是一片大好。事实上,2006年的房地产价格几近历史新高。伴随着房价的高涨和信贷的持续扩张,美国的消费者始终热衷于利用资产增值抵押贷款和信用卡去购买各种消费品,诸如品牌尿布、液晶电视;从世界各地进口商品,拉动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企业和银行看似正常运行(只有很少的银行濒临倒闭);失业率相对较低;华尔街的股票一路攀升,在一年后的2007年10月9日,几近达到历史新高纪录(道琼斯股票平均指数14164点)。 2006年前,一切看似运行得很好,那我们又为何确信房地产泡沫将破灭、私人信贷将走向枯竭、股票市场将下滑、全球更大的多重泡沫经济将于2008年或之后开始急剧的衰退呢?我们做出的准确预测绝不是误打误撞的侥幸,也不是用永久看跌的思维模式最终等来了经济的阴霾,而是因为我们洞察到一种被公众所忽视的“基本潜在模式”的存在。 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发现了经济泡沫,而且是大量的经济泡沫。我们发现了六大联合和相互依赖的经济泡沫;它们都在支撑着一个看似繁荣的美国经济体系。我们还发现每一种经济泡沫都强烈地依附着其他经济泡沫,如果任何一种经济泡沫在某一天破灭,那么随时都有可能产生连环效应。 为什么这些经济泡沫会相继破灭呢?我们之所以知道它们最终将会破灭,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无人能证实经济泡沫有多大。在本书稍后的篇章中,我们将会告知你更多的关于六大经济泡沫(前四种经济泡沫已经开始破灭了,后两种经济泡沫很快也将破灭)的知识,以及我们是如何确认它们是经济泡沫的。到目前为止,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经济泡沫本质上是不会永远存在的。现实的经济体系像地球引力一样最终会发挥作用;到那时,经济泡沫必然破灭。在破灭发生后,这些经济泡沫将永远无法再膨胀并再度辉煌。假以时日,新的经济泡沫可能会成长,但是已经破灭的旧经济泡沫一般不可能会再次盛行。曲终人散,发生过的就是已经终结的。 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大部分民众,甚至很多“专家”发现辨别出一种经济泡沫(如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泡沫破灭之前识别经济泡沫难度很大;更难的是看出一种“全方位的多重泡沫经济”(entire multiple-bubble economy)的存在。一种尚未破灭的经济泡沫看起来可能非常像是实物资产增长;而一个整合了数种尚未破灭的经济泡沫在内的综合体,看起来则可能非常像是真正的经济繁荣了。 2006年,我们撰写第一部作品《美国的泡沫经济》的初衷在于:通过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进行独特的剖析,我们发现现实情况与那些虚无缥缈的经济泡沫根本不相匹配。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是:这种高速的资产增长并未牢固地植根于某些潜在的经济驱动因素之中,因此不具有可持续性。例如,房地产价格上涨一般是在不断增加的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不断增长的购房者个人收入(不断增长的购买力)两者的共同驱动下才实现的。当人口与个人收入同步增长时,房价必然会随之上涨。换言之,如果你发现房价正在上涨—比方说,房价的上涨速度是个人收入增长速度的两倍,这就意味着在房地产的价值问题上,正在发生一些有违常规的事情。原因何在呢?因为高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了购房者的支付能力。 资产泡沫并不见得总是坏事。在其持续攀升期内,资产泡沫可以促使一部分甚或全部经济和未来经济的增长。毫无疑问,房地产泡沫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然而,在其下行期内,资产泡沫却会带来真正的麻烦。事实上,资产泡沫的规模越大,破灭的程度就会越强。 在《美国的泡沫经济》一书中,我们区分出了几种经济泡沫,它们曾是一种看似“良性上升的螺旋”的组成部分,并在过去数十年里支撑着美国经济。但是现在,它们却成为了一种“恶性下降的螺旋”的组成部分,并将不可避免地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破坏,就如这些萎缩的、相互关联的经济泡沫相互挤压并最终会破裂。这些经济泡沫包括: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可自由支配开支泡沫、美元泡沫和政府债务泡沫。尽管2006年的美国经济看似运行良好,我们仍然预测到:在未来的两三年里,美国的多重经济泡沫将开始衰退并最终破灭。而且,形势的发展果然如此。 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房价和销售量已经大幅度下跌;房屋断供和止赎持续猛增;各种商业和投资类银行不断破产;失业率屡创新高。股市泡沫在不到一年里,从2007年10月份的高峰14164点跌落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7000点以下。 在2009年11月,即《美国的泡沫经济》一书已经出版三年之后,我们又推出了我们的第二部拙作《下一轮经济危机》;在2011年,我们又再度推出了更新修订的《下一轮经济危机》(钻石升级版);而在此时,其他的几种联合经济泡沫在巨大的下行压力下即将走向破灭。 与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不同的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有一些与以往迥异的事情发生了。即使是那些对股票市场或是对最近的经济新闻漠不关心的人们也会说,他们可以凭直觉感受到这些事情的存在。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始终在坚持说此刻的美国正处在经济复苏来临前的黑暗时期;但是,这次发生的某些事情确实让人感觉不同以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能够感受但没有几个人能够界定的差别就是:这次我们并不是处在一个典型的“下行市场周期”中,坐等必然的“上行周期”的来临。这次的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差别在于多重泡沫经济体系。那些萎缩的经济泡沫不可能会借助于一个所谓的“上行周期”而再次膨胀。与处于在一个健康的经济中不同,在这种下滑的多重泡沫经济中,我们曾经用于恢复繁荣而采用的那些惯常策略将不再起作用。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领域。我们将之称为泡沫余震。 与地震发生时的情形相类似,我们的多重泡沫经济体系也开始发出隆隆声并破裂了。显而易见地,房地产泡沫、信贷泡沫和股市泡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萎缩,并由此对美国和世界的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接下来来临的将是经济危机的余震。正当大部分人认为我们已经熬过了最为艰难的经济时刻时,美国却将经受数个彼此链接的泡沫雪崩班的迸裂,这将会动摇国家的经济核心并将会给全世界带来一次极具破坏性的金融震荡。房地产泡沫、信贷泡沫、消费者支出泡沫和股市泡沫等的萎缩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世界经济。但是,随之而来的下一轮经济危机将会更加危险。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期通过对外大举借贷和对内大量印发纸币的方式来扶持那些不断萎缩的经济泡沫,以求延缓衰退;尽管如此,多重泡沫的经济形态是不可能轻易获得再次膨胀的机会的。 时下,有许多专家在竭力说服民众相信房价正在走向平稳,经济正在逐渐复苏;然而,我们却预测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麻烦。事实上,最为艰难的时刻到目前为止尚未来临。这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当然也有好消息,即“到目前为止”(yet)。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要想为自己的资产上保险或是从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找出盈利的方式,还是有回旋的时间的。然而,你必须要明白这一最艰难时刻最终会到来。 引自我们的第一部作品《美国的泡沫经济》中的部分预见性论点在股票市场上 “那种认为股票市场永远都不存在任何风险的观念,毫无疑问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每一种类型的市场都存在着下跌风险,这一观念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70年代时就已经十分明晰了。尽管如此,那些‘专家们’仍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诱使我们相信‘股市无风险’的观念。你能猜出这一观念什么时候发生转变的吗?股市鼓吹者最后一次试图说服民众相信‘股市无风险’的事件,正好发生在1929年的那次导致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发生的股市大崩溃事件前夕。这难道是巧合吗?在2000~2005年中,浮夸的股票市场(道琼斯股票平均指数在20年间上涨了10倍)如今‘稳定’(也可以称之为‘停滞’)下来了;并且,那些股市鼓吹者也在不断怂恿民众相信股市无下跌风险。一言以蔽之:股市泡沫的发生迫在眉睫了。”(原书第110页) “基本论点:大多数股票都被高估了,并且都处在下行状态。股市也有兴衰浮沉吗?答案是肯定的。股市值得去冒险吗?我们认为不值得。就如房地产市场,尽管股市中也会残留一些潜力股,投资时机却难于把握,因此就没有必要去冒险了。就短期来看,你可能会取得损益相抵的结果。但就长期来看,股票开始暴跌时,你的损失将会惨重无比。当然,我们也将再次为你指明投资的更好场所。”(原书第139页) 真相:当本书的第一版于2006年10月份出版时,道琼斯股票平均指数(Dow)就达到了12100点。 在房地产市场上 “在短期内,房地产泡沫的缓慢破灭(在一些市场上,它不会破灭得如此缓慢)将会给股票市场以重创。住房建设工作岗位以及为住房建设提供支持的相关工厂和服务行业的工作职位都会有大幅度的减少;这会进一步减缓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会给股票市场施加更大的下行压力。”(原书第73页) 真相:当本书出版时,根据凯斯-席勒美国20大城市房产价格综合指数(Case-shiller Top 20 Cities Composite Index),美国的房产价格指数为205点;而到2010年年底已经下跌到了142点。 在私人信贷方面 “当经济泡沫破灭时,所有利率可变动的贷款、信用卡贷款和可调节/可变利率的抵押贷款都将演变成一场纯粹的灾难。利率将会急剧上涨;如果你不能从中迅速脱身,你的抵押贷款还款额以及其他相关费用也会随之上涨。现在就是一个锁定你长期低利率的好时机。千万别铤而走险;现在就摆脱掉你那可恶的可变利率抵押贷款和其他大的债务吧!”(原书第141页) 真相:在可变利率抵押贷款的推动下,房价揭开了下跌的序幕。同时,可变利率抵押贷款也仍然是房屋断供和止赎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前两部作品中的经济预言已经应验,现在的预言也将是正确的 大多数民众认为经济形势很快将会好转,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告诉顺着你说些你喜欢听的话,或者我们可以提供给你一些真正有用的帮助,教给你如何在还握有主动权的时候做好准备来保护自己,以及在即将到来的激烈动荡的时期,有哪些可以获利的良机。我们可能无法给你提供喜闻乐见的信息;但是,我们提供给你的信息却是货真价实的、大有裨益的。 现在可不是召某人来大唱赞歌的时刻。现在应该是正确理解形势、确定发展方向的时刻;因为,如果在今天有某个人对你大唱赞歌,那么五年后你将会对他不屑一顾,你唯一在乎的应该将是当初你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金融决策。在阅读本书的其余篇章时,请务必牢记这一要点:如果你在把握形势、确定方向方面无所作为的话,那么在你的个人经济生活中充斥的将只有坏消息。 并且,你确实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在形势尚可掌控时,你不妨积极着手经营各类投资项目并保护自己的资产。随后,你可以尝试为自己准确定位,以便利用一些大的获利机会来争取收益。这是一个复杂棘手、形式严峻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竭尽全力去帮助你尽可能以一种最佳的状态,来安然度过下一轮经济危机中的每一个阶段。 在进一步探讨之前,我们应当首先向读者保证:我们既不是看涨股市的买空者,也不是看跌股市的卖空者;我们既不是主张金本位制的金甲虫(gold bug)、股市鼓吹者,也不是恶意诋毁者(detractor)、通货贩卖者(currency pusher),同样不是末日审判的十字军战士。我们既不需要公开支持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也不想鼓吹教条式的来世观念。我们只不过是对时代的各种发展模式和重要的演变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乐于对其进行一次全景扫描罢了。正因为我们在不断追寻着时代发展模式,我们才会对时代发展进程保持喜闻乐见的态度—如果换做其他人,通常是难以做到这点的。 在撰写《美国的泡沫经济》一书时,我们已经看到了其他人一直所忽视的发展模式。我们之所以有先见之明,在于我们非常擅长于从大处着眼对经济进行宏观分析和研究。本书的合著者戴维·威德默先前已经独创了一种新颖的“经济演化理论”(Theory of Economic Evolution)—在本书的初版第8章中有所体现,故而在新修订的本版中不再累述。我们可以借助这种理论对大家所忽视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预测。 然而,除此之外,还另有其因: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对于大多数人(甚至大多数的专家们)来说,直面正在发生的事实真相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长久以来,美国经济一直非常强大繁荣,所以就很难容得下与之相悖的观点。如果你有着确凿的事实根据,我们是不会劝说你去相信那些用科学逻辑无法推论出来的事物的。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是无法获知事实真相的,因为今日的大多数金融分析都是建立在人们所渴望的结果之上的。人们还是很乐意听到那些声言未来的经济会好转的分析。所以,某些专家们就会挖空心思去搬用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理论(诸如被用滥了的“市场周期”等)去支持他们的观点。“此乃人之本性也。”我们人类都会对“构建”的辉煌明天情有独钟。对美国人而言,这一直是他们所期待的;但是,事与愿违。 在此,我们有必要事先声明:无论是从人格上讲,还是从政策上讲,我们都不是悲观主义者。但一旦看到实情,我们会直言不讳。难道你不希望听到事实真相吗? 霍金-豪森律师事务所(Hogan & Hartson)是全美国最大的一家法律事务所。2008年4月,为了宣传《美国的泡沫经济》一书,我们曾在该律师事务所举办过一次推介会。当时,罗伯特·A. 威德默表示:希望人们能够将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师当做医生,而不是一群哗众取宠之辈。如果你不幸患上了肺炎,而医生只是轻拍你的后背,平静地说:“别担心,吃两片阿司匹林,再休息一两天,你的病就会好了。”你对此会作何感想呢?难道你不更想医生能认真负责地为你治疗吗?而在谈到经济健康问题时,大多数人却只希望听到好的消息;甚至是在某些具有毁灭性影响的经济事实面前,仍然乐于相信那些“经济状况很快就会变好”的让人舒心的分析。绝大多数的金融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只会对市场做出反应,而这恰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以及内心所渴盼的。 尽管人们普遍渴望获得好消息,尽管2006年度的美国房地产和股票的市场指数双双逼近历史极值,我们仍然在《美国的泡沫经济》一书中做出了近乎完美的分析与预测。事实上,此书曾被知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Barron’s)、英国路透通讯社(Reuters)、《底线杂志》(Bottom Line)和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专门撰文讨论过,并荣获美国专业个人理财杂志《基普林格个人财务杂志》(Kiplinger’s Personal Finance)评选的2006年度30本最佳财经类图书之一,还在《下一轮经济危机》初版出版之前,受到罗伯特·A.威德默的青睐,他还在纽约对冲基金圆桌会议(New York Hedge Fund Roundtable)上针对本书作了主题发言。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亚太财经频道(CNBC)的广受听众好评的早间节目“扬声器”(Squawk Box)都对此书进行了专门报道。显而易见,即便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棘手难缠的重大问题,仍然有那么一部分人会青睐于那些不偏不倚的金融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自从《下一轮经济危机》一书的初版在2009年年底出版以来,我们对经济的分析和预测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许多报纸、杂志、无线广播和电视节目都曾对本书进行了连载与摘引。对本书的作者之一鲍勃·威德默进行专访的媒体就有:《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英国《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亚太财经频道(CNBC)、《福克斯商业新闻》杂志(Fox Business News);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尽管大多数美国人仍然相信美国即将迎来一次新的经济复苏,但是在大唱赞歌的糖衣炮弹中仍然出现了一些裂痕。对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些证据:现在,本书已经上市销售高达23万册;我们的电子邮箱和语音邮箱中的邮件总是爆满,无数人的都在询问能否获得更多的关于如何在未来的几个月或是几年里进行资产投资和保值增值的讯息。 然而,在那些支持我们的基本观点的读者群体中,甚至在我们的那些最为忠实的粉丝群体中,仍然存在着一种对乐观主义的潜在的内心的渴望,即未来的经济形势不会像我们所宣称的那样差劲。对此,我们表示理解。我们能够提供给大家的就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和逻辑分析基础上的现实主义。而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这种做法对所有人来说都将会是最优的。 《美国的泡沫经济》一书中的分析告诉读者:房地产泡沫将会最先破灭,并会给股市泡沫和可自由支配开支泡沫施加下行压力,进而导致一次全球经济大衰退。在本书中,我们想要告诉读者更多的、与下一轮将会萎缩的各种经济泡沫相关的细节;虽然你仍然有一定的回旋时间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资产和社会地位,以便在这个危机重重但又可能会获得高额利润的新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像在《美国的泡沫经济》中所讲的,我们的分析不是主观臆测,而是建立在一个可靠的经济演化理论基础之上的,并辅以若干客观确凿的事实。 在《美国的泡沫经济》一书中,我们曾就许多经济情况进行预测;尽管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客观事实,但是仍然有为数不少的情况尚未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多重经济泡沫破灭所产生的大部分影响仍未来临。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你仍然有时间来做好应对的准备。 二、对市场行情看跌的经济分析师们也会看走眼吗? 事情当然不完全是这样的。早在2006年,就出现了一个由多位金融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正确预测到了我们现在正在耳闻目睹的一些经济问题。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探索勇气以及对美国经济体系所进行的实事求是的、甚或是不受欢迎的评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洞察力,我们谨致以诚挚的敬意。当你大喊“着火了”,而大多数人却因为没闻到烟火味不相信你时,仍然坚持向人们发出警示是需要勇气的。 不过,有时候一些聪明人依据一些错误的或是部分正确的理由,也能做出正确的预测。但在将来,他们用这种方式做出正确预测的可能性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典型的“卖空者”分析方式之间就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我们认为你应该有所了解。一方面,许多的“卖空者”的分析在语调和各种预言方面往往具有末世启示录的性质,这种类型的分析方式有时会达到诉求极端的生存举措(比如说自己种植食物以求自给自足)的强烈程度。与真正的悲观失望者(Doom-and-Gloomer)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上述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大量的“卖空者”的分析似乎都携有一些“说教弦音”(moralistic overtone)的因素。我们使用“说教弦音”这一词语意指:无论是从个人主义或是集体主义层面上来说,美国民众在某种程度上都有道德原罪;美国借入了过多的债务,所以最终将不得不为种种的不道德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于借债在道德层面上是错误的观念,我们断难认同。事实上,这是可以视具体的情况而定的;对个体、企业和政府机关而言,借债仍然不失为一种最佳的行动方案。离开了“信贷杠杆”的力量,无论是开办企业、就读医学院、架设桥梁,还是促进经济发展,都将变得极为困难。从本质上来讲,借贷并不是“不道德”的。显而易见地,背负某些债务要比背负其他某些债务明智得多。例如,举债上四年大学以追求一个前景广阔的职业生涯的行为,就是非常明智的。但是,为了能够在迪斯尼世界游玩四年而背负同样数量的债务就不是一个明智的举措了—在本书的下一章中,我们将会围绕“明智”(smart)债务和“愚蠢”(dumb)债务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论述。就目前而言,重点在于:“债务本身不是问题所在,愚蠢才是万恶之源。”其他的那些抱怨举债过多的、对行情看跌的分析师们更易于忽视两者之间至关重要的区别。 我们的经济预言和其他经济预言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其他的那些对行情看跌的分析师们更加倾向于忽略这个多重泡沫经济体系更为宏观的图景。在那些对行情看跌的经济分析师群体中,即便是那些最为现实的个体也看不到当今存在的全部经济泡沫;并且,他们肯定会忽视掉这些经济泡沫之间存在的那些极为重要的相互作用。反之,如果他们偶尔提及一些经济泡沫,通常也只会重点关注某一种形象奇特的泡沫现象—比如信贷紧缩、房地产泡沫,或是不断增长的联邦政府债务。他们会指出这些现象并不太妙,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他们一般不会将他们看到某些特定的问题与那个大规模的多重泡沫经济体系联系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竟然丝毫觉察不到这些经济泡沫足以对将美国经济发展拉下马起到关键的作用。 坦白地说,如果这仅仅是一次信贷紧缩或是一个已经崩溃的房地产泡沫的话,我们的经济体系基本上就可以毫发无损地渡过难关。但是,我们面临的多重经济泡沫问题要比其他任何单个泡沫问题都要大得多。我们在下一章中将会更为详细地进行阐释,这些经济泡沫在一个看似“良性上升的螺旋”中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在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膨胀期内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这些联合的经济泡沫还将在“恶性下降的螺旋”中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美国经济的下滑与衰退。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单一经济泡沫过于专注了,另一部分原因是普通大众想要听到更多的与未来有关的乐观信息,所以许多的“卖空者”都在预言近期(可能会早在2010年)将会发生一次强劲的止跌回升现象。尽管那些性情更为悲观一些的“卖空者”会说经济的止跌回升要在数年之后才会发生,但是大多数的“卖空者”却认为很快就会发生一次止跌回升。 遗憾的是,正如我们在2010年时看到的那样,止跌回升的现象并没有如期发生。在2010年的最后几个月份里,由于实行对内大规模印发纸币而导致股票市场回暖,确实有助于刺激消费者消费;尽管如此,在诸如就业、新的房产和汽车销售这几个关键领域,与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相比,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偏低。美国的经济当前并没有真正复苏,原因在于:这次经受的并不是一次正常的经济衰退,经济在此之后并不会自动好转。美国这次所面临的是一路下行的多重泡沫经济,而多重泡沫的经济不可能永远运行顺利。 在现实生活中,既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有阻滞经济发展的阻力。这些力量不会像人们频繁使用的“市场周期”所描述的那样是静态的,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化。对此,我们认为美国的经济正处于长期的根本性变革之中,并在不断地演化发展,而这绝不仅仅是一种扩张-收缩的循环过程。因此,这种多重泡沫的经济将不会自行转向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再次复苏。这种观点,就是横亘在我们与其他的对行情看跌的经济分析师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同时也是存在于我们与那些所谓的看涨派“专家们”之间的一个巨大差异。 许多所谓的“专家们”在以往并没有看到(并且到现在依然没有看到)正在切实发生的那些事情;这其中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并没有完全认识到美国政府在短期内拥有这样的能力—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来促使美国经济貌似要经历一次复苏(但事实上复苏根本不会来临)。他们看到的只是2008年年底发生了金融危机;为应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对外大肆借贷、对内大量印发纸币的举措;这两种举措都对股票市场产生了积极的短期性影响,并进而在2010年年底促成了股市大反弹。于是,这些“专家们”就得出结论:美国的经济正逐步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各执一词:我们的评分卡 我们在2006年10月时的说法“专家们”在当时的说法截止到2010年12月份时实际发生的情形 股价将会下跌。股价将会上涨。道琼斯股票平均指数(Dow)从12100点跌到11000点;纳斯达克指数(NASDAQ)从2350点跌到2256点。 房价将会下跌。房价将会触底回升。凯斯-席勒美国20大城市房产价格综合指数(Case-shiller Top 20 Cities Composite Index)从205点跌到了142点。 商业地产市场将会下滑。商业地产市场将会上行。道琼斯美国房地产指数(Dow Jones U.S. Real Estate Index)从82点跌到了56点。 美元货币将会贬值。美元币值将仍然会保持稳定。美元指数(Dollar Index;DXY)从86点跌到了81点。 黄金价格将会上涨。黄金价格已经触顶。每盎司黄金现货的价格(Spot Gold)由600美元上涨到了1390美元。 外国股票的价格将会下跌。外国股票的价格将会上涨。英国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价格指数(FTSE 100)从5960点跌到了5530点。 商品期货的价格将会下跌。商品期货的价格将会上涨。每英镑金属铜的价格从3.50美元上涨到了3.80美元(因为中国的经济泡沫仍然在发挥积极作用)。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数(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CRB)是一种衡量范围更为广泛的、更为权威的商品期货指数;该指数的数据在2006年10月份时尚停留在304点上,而到了2010年12月份时,则已经处在305点上了。 三、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在此问题上犯了什么错误呢? 对《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杂志在2009年1月12日刊载的一篇文章,我们非常赏识,并认为在此有必要向读者介绍一些相关内容。在本章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将会列举出一些颇有名气且有素养的专家、作家、经济观察员和经济学家在2008年时对未来的经济所做的各种观察和预测。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摘录了他们的一些有趣的分析与预测。为此,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文件夹,用来记录他们的各种经济预测和观察分析。为了写作本书的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再次翻阅了这个文件夹;我们注意到几乎没有任何人曾经对一年后的经济状况做出预测。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所作的预测的错误不会显得那么离谱。我们在2006年10月份所做的经济预测,也是难以与他人的经济预测进行对比,因为几乎没有人在2006年就对2008年或是2009年将会发生的情况做出预测。而与其他人的那些更为简单的短期预测进行比较,证明了我们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影响。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持久的经济预测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都会选择长期投资;不论这种投资是为了资本保值增值抑或是退休养老。而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金融分析和研究应当是准确且持久的。 以下便是刊登在2009年1月12日那期《商业周刊》上的一些颇有意思的论调。 股票市场 “一次非常强劲且持久的经济回暖正在酝酿之中。但是,还要再过些时日才能发生。所以,还请你枕戈以待,坚定信念吧!” —理查德·班德(Richard Band) 《盈利投资信函》(Profitable Investing Letter)报刊主编 于2008年3月27日 实际发生的情况:在理查德·班德发表评论之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尚处在12300点。到2008年12月,就已经下跌到8500点了。 美国国际集团(AIG)① AIG“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将会获得巨大的收益。” —毕坚·穆阿扎米(Bijan Moazami),弗里德曼·比林斯·拉姆齐投资银行(Friedman Billings Ramsey) 著名经济分析师于2008年5月9日 实际发生的情况:AIG在2008年第二季度时亏损了50亿美元,在第三季度时又亏损了250亿美元。美国政府在2008年9月份时接管该公司,并将花费或借贷1500亿美元以维持其正常运转。 抵押贷款 “我确信房地美公司(Freddie Mac)和房利美公司(Fannie Mae)有着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因而不会破产……我认为它们朝着好的方向向前发展。” —巴尼·弗兰克参议员(Barney Frank,D-Mass.)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主席 于2008年7月14日 实际发生的情况:在巴尼·弗兰克发表上述言论后的两个月时间内,美国政府就勒令这两家抵押贷款巨头企业进入托管程序并且承诺为每一家公司分别注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紧急财政救助资金。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我虽不是一名经济学家,但我坚信美国的经济一直都在不断增长。” —美国总统乔治·W. 布什(George W. Bush) 在2008年7月15日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 实际发生的情况:在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的GDP正在以年均0.5%的速度下降。2008年12月1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宣布:一场始自2007年12月的经济衰退已经开始了。 银行业 “我认为鲍勃·斯蒂尔(Bob Steel)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可以扭转乾坤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曾告诉你去购买瓦乔维亚银行(Wachovia)发行的股票。” —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亚太财经频道(CNBC)的经济评论员 于2008年3月11日 实际发生的情况:在吉姆·克莱默做出上述评论后的不到两周时间里,由于储户挤兑,瓦乔维亚银行在短短的数小时就破产了。鲍勃·斯蒂尔最终同意由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接管该银行。在2008年9月15日~12月29日,瓦乔维亚银行的股份市值就丢失了50%。 住宅房地产 “2008年的现房销售上涨趋势分析” —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出版的一份报纸上的文章标题 2007年12月9日 实际发生的情况: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声称2008年12月的住房销售数量正在以每年450万套的速度成交 —这一数字同比上年低11个百分点。自大萧条发生之后,这是一次最为严重的房地产市场衰落。 石油价格 “我认为,到今年年末,石油价格将会涨到150美元/桶。” — T.布恩·皮肯斯(T.Boone Pickens),当今世界最为富有、最受尊重的石油大亨之一 于2008年6月20日 实际发生的情况:T.布恩·皮肯斯说这话时的石油价格约为135美元/桶,到该年的12月底,已经下降了40美元/桶。 银行业 “我预料将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那些作为美国银行体系中坚部分的大型银行在国际上还是十分活跃的,我预测并不会出现任何严重问题。” —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美联储主席 于2008年2月28日 实际发生的情况:2008年9月,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华盛顿互助银行(Washington Mutual)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金融机构。到该年12月份,美国花旗银行(Citigroup)也需要一次更大的救市行动。 伯纳德·麦道夫① “在当今的法律监管环境下,要想进行违法的徇私舞弊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 —身为资金经理的伯纳德·麦道夫在入狱前的最后一次公开言论于2007年10月20日 实际发生的情况:大约在一年后,曾担任美国纳斯达克公司股票交易所首脑的伯纳德·麦道夫向投资者承认:在一场所谓的“庞氏骗局”(Ponzi scheme)②中,他已经使投资者蒙受了高达500亿美元的损失。 更多的错误预测 接下来,将要列举的是我们在2008年搜集的另一部分经济预测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已经在《纽约杂志》周刊(New York Magazine)上发表过了。同样,做出这些经济预测的都是一些专业的金融分析师;他们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即便是这些人并没有被直接提及。 股票市场 “提问:当一笔市值达8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asset write-down)转化成为一笔高达300亿美元财产损失时,你将会如何定义这种现象呢?回答:过度反应(overreaction)……在人们都醒悟过来并意识到这一商机之前,那些明智的投资者们就应该买进美林债券公司(Merrill Lynch)的股票了。” —乔恩·毕尔格(Jon Birger) 原载于2008年度的美国《财富杂志》 的“投资者指南”版块(Fortune’s Investors Guide) 实际发生的情况:美林债券公司的股票价格暴跌了77%。并且,在美国财政部(The U.S. Treasury) 的协商干预下,美利坚银行(Bank of American)对该公司进行了紧急财政援救。 住宅房地产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金融类企业因为庞杂的信贷问题而玷污了名声……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已经骤然衰落了。我们的压力测试分析表明那些企业的股票正在以最低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莎拉·凯特勒(Sarah Ketterer) 房地产领域的权威专家, 美国长堤资本管理公司(Causeway Capital Management)的总裁 原载于2008年度的美国《财富杂志》 的“投资者指南”版块(Fortune’s Investors Guide) 实际发生的情况: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的股票市值已经缩水了90%。2009年9月,美国政府将这两家贷方企业置于了“托管”程序之下。 股票市场 “本人艾兰娜·嘉莎莉建议投资者在时下应该买进一些倍受打击、价格大幅下跌的股票,诸如雷曼兄弟投资银行(Lehman Brothers)、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和美林债券公司等巨头金融机构的股票。是什么导致本人的观点发生转变、看跌股市行情的呢?其实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因为我们的各项经济指标就是极其看涨股市行情的。’” —艾兰娜·嘉莎莉(Elaine Garzarelli) 嘉莎莉资本投资公司(Garzarelli Capital)的总裁 华尔街美国金融市场上最优秀的分析师之一 原载于2008年度的《商业周刊》的 “投资展望”版块(Business Week’s Investment Outlook) 实际发生的情况:这段文字提及的这些公司都已经不复存在了。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破产了。摩根银行(J P Morgan)和大通银行(Chase)以跳楼价共同收购了贝尔斯登公司。美林债券公司则卖给了美利坚银行。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GE的总裁杰夫瑞·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一直在领导一次成功的组织结构调整,虽然你从GE疲软的股票价格上并不会知悉这一点。但是,我们敢打包票说:在一个雷厉风行的市场投资者的领导下,GE的股票将会朝绩优股的方向发展。” 实际发生的情况:GE的股票价格下跌了55%,并失去了其所具有的3A级的最高信用等级。 银行业 “许多人认为美利坚银行将会削减股息,但我认为,就全世界来看,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恰恰相反,我认为该银行在本年内肯定会提高股息;因为在以往的20~25年里,美利坚银行在每一年都会将股息向上微调。对于他们的股票,我给出的预期价格是55美元。” —阿奇·麦奥拉斯特(Archie MacAllaster) 麦奥拉斯特·皮特菲特·麦凯公司(MacAllaster Pitfield MacKay) 董事长 在2008年年度圆桌会议(Barron’s 2008 Roundtable)上的讲话 实际发生的情况:由于发现自己的股票价格下降了10美元,所以美利坚银行将其股息削减了50%。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① “在纽约,高盛公司赚取的钱财比其他经纪公司的全部利润总和还要多。该公司以每股300美元的价格完成今年的目标是不在话下的。这不仅仅是一种预测,而且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吉姆·J.克莱默(Jim J.Cramer)在《纽约杂志》周刊 的“商业的未来”(Future of Business)专栏中的讲话 实际发生的情况:2008年12月,高盛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下跌到78美元了。该公司还对外宣称其季度亏损额高达220亿美元。自其上市以来,这样的亏损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高盛公司的股票一度遭到了重创,但是其股票价格随后已经从78美元上涨到了150美元(当然这一价格仍然只相当于预测价格的一半)。迄今为止,高盛公司仍然拥有华尔街最棒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技能。与其他任何一家大型企业相比,高盛公司将会做出一番更为出色的业绩来。 四、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和 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的预测分析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和美国财政部前任部长亨利·鲍尔森共同组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研究团队;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却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经济预测。通过阅读以下的工作日志,你将会怀疑他们为何能够赢得如此之多的信誉。 2007年03月28日—本·伯南克:“在这个节骨眼上……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更为广阔的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似乎是可控的。” 2007年3月30日—当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为12354点。 2007年4月20日—亨利·鲍尔森:“我并没有看到(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麻烦)正在造成一种严重的问题。我认为这些麻烦在相当程度上是可控的。”“我所见到的全部征兆”都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触底或接近触底(即将回升)了”。 2007年7月12日—亨利·鲍尔森:“在我的商业生涯中,目前的全球经济是我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发展最为强劲的了。” 2007年8月1日—亨利·鲍尔森:“我看到的经济基本面是非常健康的。” 2007年10月15日—本·伯南克:“给放款人和投资者以保护,使之免遭他们自己所做出的金融决策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影响,这不是美联储的责任,这种要求也是不合理的。” 2008年2月28日—亨利·鲍尔森:“我看到了一些建议对房地产市场采取大规模政府干预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都旨在帮助房主保住自己的家园。如果你静心细想,你会发现他们的本意是对各种金融机构或华尔街采取一种救市举措。” 2008年5月7日—亨利·鲍尔森:“最糟糕的经济时段可能要在我们退休之后发生了。” 2008年6月9日—本·伯南克:“尽管全国的失业率近来有了较大的上升,但是我们的经济陷入‘大幅下降’的危险性似乎有所减弱了。” 2008年7月16日—“房地美公司和房利美公司……将会自行熬过金融风暴,……不存在破产倒闭的风险……资本是充裕的。” 2008年7月31日—当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11378点。 2008年8月10日—亨利·鲍尔森:“我们没有任何计划要向那两家企业(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中的任何一家注资援助。” 2008年9月8日—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国有化了。纳税人竟然被1~1.5美元的股票价格套牢了。至少有5万亿美元的资产已经被添加到了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中了。 五、一直以来,我们都错在哪里呢? 在本书的初版中,我们曾经坦承存在着这样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内,我们过去一直都在犯错误,并且未来也非常有可能会再犯错误。现在,在最新修订的本版中,我们有必要再次强调这一事实。实际上,对于泡沫风暴以及每一种经济泡沫行将破灭的准确时间,人们几乎是不可能准确预测的。例如,我们在本书的初版中宣称下一轮经济危机将会在2011年开始到来。但是,自我们写就本书之后,美国政府已经从多方面对经济进行了干预,从而推迟了即将来临的经济衰退的发生时间。再比如,在美国政府内供职的官员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大肆增加对外借贷;对那些大的金融机构进行紧急财政援助;对汽车生产企业采取积极有为的救市措施;给购房者提供大幅度的税收抵免优惠;对商业银行的压力减小,以便其可以对那些已经违约拖欠的抵押贷款执行止赎措施;启动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货币发行计划(请参见下一章)—这些举措都会暂时支撑起处于下滑状态中的多重泡沫经济,并且还会推迟必将发生的经济衰退。(顺便说一句,这些经济刺激举措在以后只会给政府债务泡沫和美元泡沫施加更大的压力,从而使实际的经济形势变得更为糟糕;对此,我们将在第3~5章中有所论述。) 除了各类大规模的政府刺激计划之外,还有可能会有一些市场操控举措,以避免投资者的心理变得过于消极(更多信息请参看附录部分)。 因此,由于诸多原因,我们预测某些事情的发生时间与本书初版中的预测是有些出入的。在2011年出版的钻石升级版就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了更新,我们认为很有可能在未来的2~4年里,那些会导致残存的经济泡沫破灭的必要条件(即不断上升的通胀率和不断上涨的利率)会逐步成熟。 人们在进行任何经济预测时,确定事件发生时间总是令人倍感棘手的。如果你清楚自己正在追寻什么的话,你是可以预见该事物在每个发展阶段上的总体趋势的;即便你并不清楚那些特定的诱因。在本书的全部章节中,对于全部的未来事件,在我们的相关构思中给出的都是一些大致的时间范围;我们会尝试着将这些时间范围与其他的种种迹象或事件进行关联,不会试图去预测出准确的日期。 尽管确定准确时间很难,但认清总体的发展趋势却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你清楚冬天即将来临,你就会及早做好准备,而不必去煞费苦心地琢磨第一场雪到来的确切时间。再且,如果你一直都在期盼春天的来临,那么第一场冬日风暴的降临肯定会令你倍受打击。 在股票市场上,流行着一句古老的谚语:“趋势是你的挚友。”我们要说:“趋势是你进行自我防卫的最佳方式。”试图准确测定泡沫风暴以及下一轮经济危机的准确发生时间是会带来一些风险的;借助于趋势分析,你可以有效保卫自己,以免遭到损害。如果你明晰了总体发展趋势,那么通常说来,你将会更好地把握住自己的资产和投资时机(请参见第6~8章的叙述)。在泡沫风暴发生的每一个阶段里,这种基本的、长期性的趋势分析的思维模式对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在总体发展趋势中,当发生重要的形势转变时,总会存在一些“时机”或说是“触发点”。例如,在2008年秋季,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破产后的短短数周时间里,股票市场的市值下跌幅度就超过了20%。我们基本上无法准确预测这种特定事件的发生与否以及发生的时间。对于股市泡沫的总体发展趋势,我们却是能够完全准确预测的。 某些特定的“触发点”是极难准确预测的,因为这些“触发点”的运转通常会涉及某种更高层次的心理因素;而且,根据我们以往的实践经验,人类心理活动的发生时间是尤为难以预见的。例如,如果在互联网股市泡沫萎缩之前,你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的话,那么你就会知道这种经济泡沫必然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突然破灭,但是你可能很难知道这个特定的时刻到底是什么时候以及它破灭的具体诱因。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无法弄明白2000年3月份发生的那次互联网泡沫(dot-com bubble)破灭的具体触发诱因。那时,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将重述盈利(the restatement of earnings)强加在微策软件公司(Microstrategy)的股票上,从而导致其股价的下跌。难道这就是具体的触发诱因吗?这只不过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猜测罢了,事实却未必真是如此。其他人对此也有着各自的猜测。许多投资银行家和风险投资家对于这次重大经济事件的真正触发点是什么,可谓是众说纷纭;即便他们是此领域内的专家,也未能找到确切的答案。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个经济事件,我们确切知道的不外乎两点:一是在与互联网相关的股票价格中存有经济泡沫;一是投资者的心理在2000年3月份时曾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我们在思考各种经济泡沫一般是如何走向破灭时,曾发现了一个有必要在此特别提及的有趣现象: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发生期间,纳斯达克指数(NASDAQ)并没有大幅下跌并一蹶不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那9个月时间里,纳斯达克指数时涨时跌;在互联网泡沫最终的破灭来临之前,该指数甚至还曾一度上升到其历史极值。在互联网泡沫崩裂的中途,大多数民众仍然对这一事实置若罔闻。事实上,当时的投资者中流行的说法是:我们只是在“从企业到消费者”的模式,并逐渐过渡到某种“从企业到企业”的模式,然后再过渡到某种“基础架构”模式。2000年夏季,在这种“基础架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崩溃之前,还带来了光纤生产企业的兴旺繁荣—这其中又以捷迪讯光电公司(JDS Uniphase)最为突出。最终的结果是,纳斯达克指数自那之后反复地涨跌了数次,直到从2000年年初创下的接近4700点的历史最高点下跌了75%时才稍有停息,并且直至2002年9月继续跌到1170点的历史最低点才算结束。 这个事件给我们的启发是:在某些特定的触发事件发生前,我们很难对其发生做出准确预测。即使是在事后,也是很难认识到发生的准确时间。为何那些投资者会在2000年3月份时改变他们的想法,而在1999年10月时却不会改变呢?在2000年3月之后,为什么民众会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接下来将要办的大事呢?难道他们只是想单纯地保持原有的互联网热潮的兴盛吗?抑或是,他们真的是赞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呢?事实证明,大多数投资者的决策都是建立在人类心理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各种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基础上。那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也不能永远推动经济泡沫的成长壮大。 我们可以明确给出的答复是:从一个发展阶段向下一个发展阶段过渡时,将会发生一系列的“触发事件”。精确预测事件具体什么时候发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其难度不亚于预测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间。 我们非常清楚:各种发展趋势要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之后,才能获得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在受到某一种短期发展趋势的影响之后,各种长期发展趋势也可能会被暂时推迟发生—甚至会发生短时间的逆转。例如,因为受到了私人股本公司收购泡沫兴起的短期发展趋势的干扰,处于萎缩状态中的股市泡沫的长期发展趋势会被暂时推迟发生。借助于实行宽松信贷,既可以使过私人股本和各种对冲基金筹募到巨额资金,也可以维持一家抢购风潮中的企业维持正常运营。根据全球并购数据统计公司Mergerstat 提供的数据,近几年来的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交易金额为:2002年的4410亿美元;2006年的1.4万亿美元;2007年的1.3万亿美元。现实与投资者心理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并促使道琼斯股票平均指数(Dow)激增到2007年的14000多点。当然,现实也使得股市泡沫日益增大。后果就是:在萎缩的房地产泡沫和私人债务泡沫共同诱发下,我们的经济体系极易受到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请参见第2章的相关论述)。 还有一个例子,2006年出借人放出了许多风险系数更高的贷款,造成了一股短期的风潮,这使得房价下跌对经济和股市带来了潜在的毁灭性的负面影响减弱了,或者说至少推迟了。2005年7月是有史以来的一个特殊转折点:许多地区的房价停止了上涨,要不上涨速度就明显放缓了;尽管房价并未下跌,但也不再快速上涨了,由此次级抵押贷款和可调整利率的抵押贷款有了跌落。在2006~2007年年初的时候,那些放款人还是乐于从事高风险的住宅房产贷款业务的,这就减缓了房地产泡沫的萎缩,并在一段时间内延缓了其对美国的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影响。我们非常清楚那些放款人不可能让房价永远上涨,实践证明他们也的确做不到。2007年,那些放款人开始大肆收回高风险贷款,进而触发了房价大大下跌。 在2008年春季,为了降低利率,美联储实行了对内大规模印发纸币、对外大肆增加借债数额等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紧急措施;从而抑制了股票市场的进一步下跌。但是,政府的干预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不可能终止那些潜在的基本发展趋势。假以时日,这些发展趋势还会促使下一轮经济危机的发生,即美元泡沫和政府债务泡沫的破灭。那么,下一轮经济危机到底何时爆发呢?对此,在2011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下一轮经济危机所具有的强劲破坏力将会在接下来的2~4年内开始显现出来。 无论你对我们是爱还是憎,事实是在事发之前我们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而其他人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将会再次正确预言,恰如市场观察网(MarketWatch)的资深专栏作家保罗·法雷尔(Paul Farrell)在2008年2月对我们的第一部作品做出的评价:“尽管《美国的泡沫经济》这本书的预测被广大民众所忽视,但是这些预测却是正确无误的。” 六、在众人的笑声中离场 在读完这些高级金融分析师和金融负责人的言论后,你可能会哑然失笑或是黯然神伤。在一种别样困难的经济形势下,带着诙谐幽默的情绪阅读本书固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还是想要以下面的一段幽默诙谐的文字来结束本书第1章的叙述。这段文字是一位支持者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我们的。所以,如果有人知道这段文字的作者,请给我们发电子邮件或致电,我们会将作者的名字发布在我们的网站上。 当你遇到以下情形时,你就应该意识到经济发展已经不景气了…… 1. 银行以“资金不足”为理由退回了你的支票请求,你不得不给他们打电话确认是不是弄错了。 2. 时下薪酬最高的工作竟然是陪审服务。 3. 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贝佛利山庄(Beverly Hills)的好莱坞明星们辞退了保姆,正在尝试着记住孩子们的名字。 4.麦当劳餐厅正在按季度出售少量黄金。 5.美国总统奥巴马召集了包括通用电气公司(GE)、克莱斯勒汽车公司(Chrysler)、美国花旗银行(Citigroup)和通用汽车公司(GM)等中小型企业的领导人,以便共同讨论经济振兴计划。 6. “风火轮”(Hot Wheels)和“火柴盒”(Matchbox)玩具小汽车的售价竟然比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价格还要高。 7. 你在自己的信箱里得到了一张未用就已贬值的信用卡。 8.你一直在提醒自己要面对现实,不要想当然,却在“实际检验”中流产了。 9.各种股票市场指数被易名了:原来的“Dow”现在变成了“Dow Jones”;S&P(标准普尔)的全称由原先的“Standard & Poor's”变为了现在的“Substandard & Very Poor”了。 10. 韦伯斯特(Webster’s)一直都在增加诸如“Twitter”(微薄)“Tweet”(微信)“Facebook”(一个社交网站,中文名为”脸谱网”)等流行词汇,摒弃掉“retirement”(退休)、“pensions”(退休金)、“Social Security”(社会福利)等过时词汇。 他说的是什么呢? 2008年2月,在CNBC广受好评的早间节目“扬声器”(Squawk Box)上,本书的合著者之一鲍勃·威德默出现了。他为听众带来了一个极为离奇怪诞的投资理念:开始着手减持各种房地产股票吧!那些循规蹈矩的经济分析师们将自己的思路局限在他们所认同的昨日消息中—这些消息在前年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但是,很明显,今日已经不再有效了。鲍勃·威德默坚持自己的立场。他并没有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一个偶然的猜测或是某种病态的经济崩溃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我们在第一部作品《美国的泡沫经济》中所进行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鲍勃·威德默十分清楚房地产泡沫(以及因此而受到牵连的建筑行业)的完全破灭就在眼前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经济预测是完全正确的。按照道琼斯美国房屋营建指数(Dow Jones U.S. Home Construction Index)显示的数据,那些住宅房产建筑商所发行的股票市值在随后一年内缩水了差不多有50%;而且,这一指数自身在2008年2~12月的时间内就从20点下跌到10点。对任何投资者来说,这本来可以是一笔可观的利润;特别是当你有足够的智慧来使用“长期普通股预期债券”(LEAPs)时,情况就更是如此了。在一些客观确凿的事实基础上,如果你掌握了一种可以用来预测各种总体发展趋势的基本理论的话,你就可以不必四处调查了。不要试图去精确地为“为市场定时”(time the market);如果你知道了总体发展趋势,那么在趋势曲线中,你就可以始终处于一个领先的位置上。 实际上,在节目进行中,尽管摄像机一直在运作、其他的专家们始终在宣称他的观点大错特错,但是鲍勃·威德默却十分清楚这样的事实:对那些全体公开上市交易的主要住宅房产建筑商而言,摆在他们面前的最终结果将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下滑,而是最终的破产(并且,我们仍然坚信这一事实的正确性)。合乎情理地,在这期节目中,鲍勃·威德默并没敢大胆地说出此种结局。(如果你对股票市场的态度过于悲观的话,那么你就不会再被邀请参加这类广播节目了。)但是,通过那个别具一格的经济预测,我们知道鲍勃·威德默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并将会在实践中再次得到验证。如果没有一种建立在若干投资理念基础上的指导,那么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专家们”,也不会意识到将会来临的那些变革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