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序言
2011年年初,媒体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欢欣鼓舞的经济报道,很多专业投资人士也对经济前景做出了积极乐观的预测。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时此刻,世界经济已经熬过了因泡沫经济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似乎不会发生下一轮经济危机了。这些令人兴奋不已的消息要是真实的话那该有多好啊,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反,在2011年年初发生的事情恰恰应验了我们曾做过的预测。当四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经济泡沫(即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私人债务泡沫和消费者支出泡沫)破灭时,它们将对泡沫经济体系中仍然存留的、同时更加重要的两种经济泡沫(即政府债务泡沫和美元泡沫)施加巨大的压力。这是因为在我们为阻止其他几种泡沫破裂所付出的努力中,就蕴藏着一种会使政府债务泡沫和美元泡沫愈发膨胀的巨大的冲动。美国政府恰恰通过下述两种方式使得这种情形变成现实。首先,政府将其年度财政预算赤字增加了大约550%,即从2007年时的2500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1.6万亿美元。这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债务泡沫的膨胀;另一种更加令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是:政府将全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200%;这一增加比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从2008年的8000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不少于2.4万亿美元),这必然会加速美元泡沫膨胀。 通过加大政府债务泡沫和美元泡沫的进一步膨胀,我们暂时阻止了其他几种泡沫的收缩,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在股票市场,我们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使这些泡沫重新膨胀起来。2010年年底时,这一事实已经再清晰不过了。那时,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曾对外宣称,美联储将启动新一轮的印发纸币计划—可以通过实行第二轮的“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 ①的“货币政策”来实现。在同一年中,美国的股票市场不但成功地避免了原本可能发生的10%~15%的下跌,而且反倒实现了一次不低于10%的上涨。截止2011年年初,与本·伯南克发布对外宣言时相比,美国股票市场已经上扬了30%。 既然经济生活中存在与此类似的巨额短期收益,那么政府债务泡沫和美元泡沫的膨胀过程还可能会继续下去。除非我们切实看到了通货膨胀,或是在卖出我们的政府债券上遇到了问题,否则根本就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紧迫的理由,让我们去直面或承认将来会出现通货膨胀或债券卖不出去的问题。既然我们已经申明乐于用对内印发纸币的方式来购回发行的政府债券,那永远都不用担心这些债券卖不出去。因此,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这个问题就要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了。 事实上,我们能够促使政府债务泡沫和美元泡沫快速膨胀,也能真将经济推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去。只要将政府的财政预算赤字再增加一倍或是将货币供给量再增加两倍,那么股票、房地产和整体的经济都会毫无疑问地飞奔起来。可惜,人们看不到这样做会带来怎样恐怖的长期后果,自然不觉得这么做有问题。经济与金融市场故事的报道已经不像是关于各种市场力量的故事了,而更像是关于投资者的幻想心理与我们的经济真正存在的问题之间毫无希望的对决。 只要那些投资者和政客们能够无视将来发生的一系列经济后果,那么眼下就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政府债务泡沫和美元泡沫继续膨胀。事实上,眼下倒是有很好的理由继续让这两种泡沫膨胀,因为如果将当前的联邦预算财政赤字进行削减,使之回落到2007年(金融危机尚未发生时)的水平,那么将会造成一场大规模的经济衰退。这种经济衰退能够立即将美国现存的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私人债务泡沫、消费者支出泡沫再次拉入破灭的境地。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解释美国货币供给的情况。在过去的两年里,如果将已印发的纸币全部从市场撤离,那么经济泡沫破灭以后必定会导致另一场经济衰退。 但事情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通过有意识地挤压政府债务泡沫和美元泡沫就会引发经济衰退。如果任其膨胀下去,则会产生一个更加可怕的后果,那就是波及范围更广的全球经济大衰退。现在戳破这些泡沫,会使我们的多重泡沫经济萎缩;但继续使它们膨胀,最终将会在未来引发一场范围更大、破坏性更强的经济大崩溃。 现在,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要么暂时忍受现在的痛苦,要么遭受以后更多的痛苦。审视当前的做法,显然我们已经选择了后者。因此,我们已经成功推迟了下一轮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至于能推迟多久,则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果敢魄力以及投资界对美国制止经济泡沫的手段一如既往的信任。 我们认为,下一轮经济危机并不能被推迟太长的时间,正如本书提及的那样,这是一件与政府决策和投资者心理密切相关的事情。下一轮经济危机发生的准确时间会是推迟5年吗?本书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会是推迟一年吗?同样是不可能的。下一轮经济危机即将来袭的准确时间是很难给出的;因为现实中并没有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可以用来预测美国政府的下一步行动和投资者的心理变化。我们对此给出的最佳预测是:下一轮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会被推迟2~4年。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能够看到这场闹剧是如何终结的话,那肯定是饶有趣味的,即便是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场闹剧将会以何种方式谢幕;但更糟糕的是,这一切并不是一场闹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