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正在加快推进
2024-02-27 记者 向家莹 来源: 经济参考网

  针对下一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扩容,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日前再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已开展全国碳市场扩围的专项研究。相关的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自2021年7月正式开市,全国碳市场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第一个履约周期是2019年-2020年,第二个履约周期是2021年-2022年。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和第一个履约周期相比,第二个履约周期市场活跃度有明显提升。截止到去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上升了近50%。

  尽管取得了巨大突破,但我国碳市场总体还属于一个新事物。“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上市交易,到现在不到3年的时间,整个建设运营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创新的地方。”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张要波表示,近期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在制定时,重在构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框架性制度,为碳市场的运行提供基本的遵循,确保规范有序,同时在相关制度设计上保持必要的弹性,为今后的探索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谈及备受市场关注的碳市场扩容时,赵英民介绍,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将高排放行业尽早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使全社会的降碳成本实现最小化,从而助力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

  赵英民透露,除了电力行业之外,目前其他七个行业虽然没有纳入配额管控,但其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已经开展。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碳排放控制和管理,对于政府部门、行业乃至重点排放单位,都是新生事物。生态环境部将坚持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充分借鉴运用好已有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和经验,加强拟纳入行业的碳排放管理的制度建设、数据管理,使这些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在纳入碳市场后,能够满足碳市场的管理要求。”赵英民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科学监管助力家用美容仪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监管助力家用美容仪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颜值经济”的发展,家用美容仪受到越来越多爱美人士的追捧。

·低标准门窗成隐形“黑洞” 业界呼吁提升行业标准

释放投资动能 国资央企开年加速布局

释放投资动能 国资央企开年加速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中央企业不断释放投资动能,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全方位带动作用。

·海拔五千米,他们为青藏铁路供电设备“体检”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