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届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在中山大学举办。论坛主题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来自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论坛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广东省重点智库)主办,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协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提出,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应包括以下重点内容:一是提升制度创新水平,二是提升自贸试验区功能,三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四是提升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五是提升自贸试验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六是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下一步,要打造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主题特色产业链,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合作,运用多元合作伙伴关系运营自贸试验区。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广西大学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光辉指出,自贸试验区的高水平发展一是要完善顶层设计,协调好国家定位与自我特色的关系;二是明晰国家定位,突出自我特色;三是强化集成创新,构建创新体系;四是放宽改革权限,畅通管理体制;五是对标高标准规则,加大压力测试;六是培育发展动能,构建核心竞争力。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表示,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和制度型开放需要直面关键性问题。他提出应率先制定和发布“自贸试验片区压力测试任务榜”,组织和激励本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内的各自贸试验片区积极“揭榜挂帅”,积极开展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具体条款的压力测试。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菁指出,全球化进入数字贸易时代,也衍生了规则体系构建新诉求。实现自由贸易港/区高质量发展,要“五数并进(数字贸易、数字产业、数字金融、数字物流、数字治理)”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对接DEPA和世界银行“B-READY”,优化数字营商环境。
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李世杰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要准确理解海南自贸港的封关运作,积极推动贸易自由便利化领域、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领域、跨境资金自由便利化领域、人员进出自由便利化领域、运输往来自由便利化领域、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社会综合治理等领域的制度集成创新。
《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在论坛期间同期发布。蓝皮书围绕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和主要任务、取得的改革创新成果、未来的制度创新方向,系统解读各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提出未来政策创新方向与保障措施。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还发布了“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分别是云南红河自贸片区(“互市电商跨境出口”新模式)、湖南岳阳自贸片区(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审价创新模式)、广东南沙自贸片区(抢占新技术制高点建设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安徽合肥自贸片区(率先试点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创新模式)、山东青岛自贸片区(创新“蓝色资产”分类标准)、广西钦州港自贸片区(进口新能源材料特色供应链金融模式)、辽宁大连自贸片区(“企业邻里”应急互助新机制)、陕西西安自贸片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上海自贸试验区(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黑龙江哈尔滨自贸片区(集成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