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下称“北京电信”)获悉,北京电信正在加速完善“1+1+X”的智算布局,打造超大规模,安全、高效、可靠的智算中心和京内“1ms”、京津冀“3ms”的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算力网络,通过打造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北京电信算力中心运营部负责人伍洋介绍,北京电信积极承建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建设运营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其中,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是北京电信与天津电信践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算力基础设施工程。智算中心运营目标是打造成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智算中心,首批大规模先进国产算力已经正式投产运营。
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北京电信将其定位为京津冀枢纽集群算力核心节点,依靠中国电信网络资源,与长三角、粤港澳等热点区域高速直连。据悉,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以最优的时延实现京津冀网络全覆盖,实现了端到端网络时延在3毫秒以内,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有效支撑首都经济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互联网、云服务等产业的算力需求,成为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等级算力底座。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不仅要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还要降低计算能耗,达到“绿色计算”。
“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冷源是数据中心节能的关键,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配备了间接蒸发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进入秋冬季节后,可以利用自然冷源进行冷却,减少冷水机组启动时长,有效降低PUE。此外,在冬季收集算力中心的余热或者废热,通过水源热泵技术转化后再利用,转移到办公区供暖,实现余热回收,减少冬天的供暖能耗。”中国电信集团“双碳”专业高级专家王迪告诉记者,通过间接蒸发冷却节能技术、AI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变频水冷机组及热管背板空调等先进技术,降低机房制冷功耗,更好的实现可持续、绿色低碳运营。
目前,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PUE)为1.25,已达到最优能耗。未来,智算中心还将试点采用冷板式液冷技术,持续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扎实推动节能降耗。
在筑牢算力网络基础的同时,算力的赋能效应也将进一步释放。据介绍,基于中国电信天翼云智能计算平台“云骁”,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为大模型训练、生命科学等场景提供高效算力服务,并通过自研天翼云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实现了对边缘云、中心云、第三方资源等全网算力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为算力业务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北京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融入首都发展大局,打造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的算力基础设施,强化智算资源供给,进一步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开放、共享、普惠、低成本的算力服务,支撑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加速创新和落地,积极赋能多场景应用,助力北京市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