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2023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赛迪顾问发布《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研究指出,2022年54个“千亿县”完成GDP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
研究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以及8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研究,入选百强县可划分为四大发展阶段:爆发期、跃升期、积累期和起步期。
报告显示,总的来看,百强县目前主要处于跃升期和积累期,这类县域已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城乡发展相对协调,经济增长稳步而持续;爆发期的县域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增长。
研究显示,从发展规模看,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苏浙两省保持领先,闽湘皖蒙省(区)内差异较大,鲁鄂川三省发展潜力较大。从发展动能看,固定资产投资强势拉动百强县经济增长,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粤苏浙鲁”。
研究显示,2022年54个“千亿县”竞相进位,完成GDP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当前“千亿县”形成了六大典型发展模式:一是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市、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二是以晋江市、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三是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四是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五是以神木市、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六是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研究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方略,即实施“一二三”发展方略:把握一条发展主线,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二大战略目标,即推动县域实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紧抓三大着力点,即因地制宜确定县域产业定位,推动县域新型工业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县域农业农村现代化。
研究提出县域培育优质企业方略,支持培育更多优质企业,更好发挥县域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以经济强县为主体,企业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夯实县域发展根基,提升在国家经济总量中地位;紧抓稳住市场主体的“牛鼻子”,强化对县域企业壮大的政策支持;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