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提升医院服务温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3-07-05 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医疗卫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康健,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加大医院学科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近日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表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难点、找准痛点、疏解堵点,聚焦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公立医院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国家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医院建设发展全过程,从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实现质的跃升,真正筑牢医院发展“生命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杨尹默正在给一名胰腺癌患者进行手术。

  (资料照片)

  提升管理效能 多维度提升医疗质量

  5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开展为期三年的全面提高医疗质量行动。

  “医疗求增量,教学保质量,科研加体量,管理提效量,服务有热量。”对现代医院的发展,杨尹默总结了5个发展点。他表示,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医疗机构发展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变到提质增效,管理运行方式也从粗放管理转变到精细化管理。

  对于医院的运营,学科建设的可持续,杨尹默指出,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基础和保障,学科强则医院强。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医院发展的指挥棒,从医疗质量、运行效率、持续发展、医患满意等四个方面为医院锚定目标、明确方向。”在杨尹默看来,国考表面上是对医院整体的评价和激励,但归根结底,是对学科发展水平的展现。

  他表示,基于过往的管理惯性,医院内部对于国考指标的分析往往局限于医院层面,而没有进一步分解细化至学科层面。在此背景下,杨尹默想到了通过多学科会诊(MDT)模式开展学科评估,对各个学科管理横向对比,寻求与“国考”的差距。

  “在医疗领域,面对疑难复杂病例,往往需要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分析研判,以求达到最好、最优的治疗效果。”杨尹默说,在医院管理方面,开展多学科会诊,各职能处室将门诊及住出院数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数据、病例组合指数(CMI)数据、全日制及继续教育数据、科研产出及成果转化数据、财务收支数据、医保结算数据、耗材及设备使用数据、绩效分配数据等一一展示,各类数据为各学科提供了精准画像,真正了解到各学科目前面临的问题,存在的差距。

  杨尹默坦言,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反映的问题逐一研究、逐一部署、逐一落实。

  深入一线从“问题清单” 到“成果清单”

  现阶段的北大医院,平日门急诊量稳定在1.1万人次左右,床位使用率超过95%,手术例数较疫情前增长20%,四级手术较疫情前增长52%,机器人手术达到同期的3.5倍,看病候诊时长大幅缩短。

  “看病就医更方便了”“预约挂号更便捷了”“等候时间更少了”“服务笑脸更多了”,调查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地被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医院管理层要到基层一线去,多听基层意见、多看基层实际、多为基层谋划。”杨尹默谈到工作研讨会,一方面是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找准方向和突破点,另一方面也是为及时发现问题,把握好基层所想所需所盼,让医院管理更好地契合医疗服务。

  2022年5月,北大医院召开一系列座谈会,了解基层情况。为切实将调查研究落到实处,北大医院建立“问题清单”制度,问题发现一个、挂账一个,落实一个、销号一个。实行宽进严出,有问题就入账,取得真成果、收获真肯定才能销号,不做样子、不搞形式。落实问题的同时也落实责任,医院同步建立“责任清单”,问题与责任部门、责任人一一对应,问题难易程度与整改时限挂钩,定期督导、到期见效、过期问责,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一步紧跟一步,实现由“问题清单”到“责任清单”,再到“成果清单”的转变。

  开通周末医疗、夜间门诊,拓宽就医时间窗口;上线互联网医疗、抖音预约挂号,方便患者问诊就医;设置自助发票打印机、调整取号缴费流程,减少就诊等候时间;改造HIS系统、推进门诊少纸化办公,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改造门诊检验科、维护手术室环境,改善患者诊疗环境。

  优质医疗资源 下沉到更基层去

  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近年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度提升,区域医疗中心覆盖面扩大,区域医院诊疗服务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管理帮扶和技术帮扶‘双管齐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至更薄弱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落后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杨尹默说。

  杨尹默表示,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关键措施。能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医学科学发展与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据介绍,北大医院承担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资源输出任务,每年还会接受国家卫健委临时下达的支援任务。

  2022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正式获批成为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自承接以来,运营明显向好。以2022年来看,年业务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4.89%;门急诊人次27.49万人次,同比增长12.07%;出院人数12587人次,同比增长15.70%。医疗的增量反映了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增长,更是对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破题。

  杨尹默说,北大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产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北京专家团队的帮助下,该医院的新生儿科也成功获批成为国家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此外,医院儿科系统在疑难危重症、罕见病诊治能力显著提升,并辐射新疆全区和陕、甘、蒙周边地区。

  “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通过优质资源的输入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动医疗资源的同质化发展,进而辐射带动不同区域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区域医疗服务需求。”杨尹默解释道,通过管理、技术、人才等的输出,填补当地若干技术空白,有效带动、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能力,相关省份患者跨省就医人数出现明显下降,正逐步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一亩草”收益相当于“十亩粮” “农田种草”屡禁难止

“一亩草”收益相当于“十亩粮” “农田种草”屡禁难止

农田不种粮食却种草皮、每次收割草皮都要铲走土层、有的地方在整改地块上擅自复种草皮……

·三峡库区崛起“绿色明珠”

郑州“工业锈带”变身“文旅秀带”

郑州“工业锈带”变身“文旅秀带”

近年来,郑州市挖掘利用城市故事、特色建筑等资源禀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将工业遗存转换为助力城市更新。

·国资央企聚海南 “各显神通”逐梦自贸港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