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阳逻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地上智慧路灯布局延展,为城市打造“智慧心”;行走在中国光谷,光谷区乃至武汉首个社区服务综合体——西邻里中心建设正酣,旨在构建社区“15分钟生活圈”……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实地走访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二十冶”)在武汉光谷、阳逻地区多个基建项目,探索绿色智慧城市发展路径。
数实结合 打造“智慧心”
武汉新洲柴泊湖以东、汉施公路以南、倒水河西北的7平方公里连片地块,被命名为“阳逻之心”,是阳逻新城核心区域。
行走在马路上,可以看到许多造型别致的路灯矗立在两侧,它们不仅可以根据道路车流量情况来调节自身亮度,实现智慧照明,还整合了交通指示牌、路牌、红绿灯监控等多种功能,搭载了5GWiFi、智能广告牌、无线充电等智能设备,使道路空间更通透开阔、通行更加顺畅、行人更加舒适,同时避免了频繁的扩建和升级。
这是中国二十冶在武汉阳逻之心PPP项目中运用的“智慧路灯”技术,目前已在玉华路和金屏路试点,后续将覆盖到整个“阳逻之心”的新建道路。
城市地上被科技点亮,地下也是智慧范儿十足。
走进“阳逻之心”地下综合管廊的“大脑”监控中心,铺满一整面墙的电子显示屏随即映入眼帘,这里以物联网、云存储、大数据技术,智能化管控管廊运营、维护及信息管理,让城市地下生命线稳定、高效运行。
作为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综合管廊就是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为协调城市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下管廊能避免市政建设‘拉链路’和空中蜘蛛网的现象。”阳逻之心PPP项目综合管廊总工程师施泽伟介绍说,整个阳逻之心综合管廊一期目前长度4.8公里,能覆盖2平方公里的居民用水、用电、通信、智慧灯杆的管线需要,“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我们预留了扩建接口,未来可以与城市共同生长。”
阳逻之心项目是以科技为城市打造“智慧心”的一个缩影。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多个城市都已出台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
根据《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要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打造泛在协同的物联感知、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集约共享的数据底座、智能敏捷的处理响应和惠民优政的应用场景,全面支撑超大规模城市治理。
低碳宜居 注入“绿动能”
除了智慧,绿色也是现代城市建设频频提到的关键词。
在武汉,有一个主体形状为立方体的建筑,以晶莹的外形和灵动的光影,被武汉市民形象地称作“光立方”,这便是光谷科技会展中心。
据介绍,其外幕墙体系由Low-E中空玻璃和遮阳格栅网架相结合,呈现出片片菱状的视觉效果。除了美观外,这种独特的设计可以有效反射太阳光透入室内,降低了30%的空调能耗。
中国二十冶工程总承包公司湖北分公司光谷区域项目经理杨迎春透露,“光立方”还采用冰蓄冷空调峰谷调节平衡技术、中水回用系统、照明智能控制等绿色节能技术,打造低碳会展中心,每年电费较同规模场馆节约6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地正在不断推进绿色基建从单体建筑向生态城区、低碳城市的推广覆盖。
作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武汉在这方面颇具亮点。“蓝玉项链”生态体育文化公园便是代表之一,这是一条9.6公里长的滨水生态绿廊,打造出宽5米的有氧绿道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亲水的休闲运动空间。
据阳逻之心PPP项目蓝玉项链总工程师钱俊介绍,项目涵盖的25条新建市政道路在规划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全部设置下凹式绿化带,将节流的雨水通过透水软管,缓慢渗透到道路下部土体,发挥蓄水、保水功能。同时,路面采用了“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技术,下雨后也能保证路面的干燥,雨水渗透进入地下,为海绵城市的功能补上重要一环。
产城融合 模式“多元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创造了直接投资,还为地方产城融合提供了支撑。
近些年,中国二十冶在阳逻、光谷地区先后中标金台大道等21条路项目、星乐湾现代农业文旅生态园,承接了光谷金融产业园、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等项目。项目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或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与政府开展合作,累计合同金额超155亿元。
“阳逻之心”是中国二十冶在华东区域的第一个PPP项目,也是湖北省第一批PPP项目。在中国二十冶武汉分公司总经理冉蛟看来,PPP项目的核心是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友好合作,通过社会资本方的加入,为政府补齐技术短板或解决资金方面的困难。
“通过阳逻之心项目管廊、道路、公园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打造,吸引了稳健医疗、中电光谷等企业来投资兴业,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反过来促进地方发展,形成正循环。”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建设管理部副部长朱立伟举例说。
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坤也深有感触,“从人迹罕至的偏远乡村到绿色生态的科技新城,光谷中心城正行驶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她介绍说,中心城合计实现落地招商引资项目86个,共引入霍尼韦尔、小米、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9家,软通动力、明源云、海康威视等总部项目18个,中粮大悦城、首创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5个,长江文创产业园等文化创意项目3个。十年涌现7座纳税亿元楼宇。
未来,城市更新升级将继续推进,政企合作也在探索更多模式。
今年中国二十冶在武汉计划再建设完成20公里市政道路、一所学校和一座公园,并启动一座体育中心场馆项目、三所学校项目的建设工作,预计将带动投资30亿元。
朱立伟表示,根据近两年相关政策变化情况,地方政府也在不断调整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例如EPC模式或“社会投资人+EPC”模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还会有很多新的基建投融建模式出现。”朱立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