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州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0611.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70%;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59.86亿元,服务进出口总额超520亿美元……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优等生”,近年来,广州市不断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服务业规模质量不断提升,新业态层出不穷,市场信心不断提振,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沈阳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正式公布,广州等六市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乘势而上,广州正式进入“国家队”,开启服务业扩大开放新历程。
“优等生”再晋级
入选服务业扩大开放“国家队”
作为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部署,服务业开放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2015年5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率先开展试点,2020年北京试点升级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2021年4月,天津、上海、海南、重庆获批开展试点,试点示范范围扩大到五省市;2022年底,国务院发布文件,同意在广州等六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对于新增试点城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指出,这些城市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试点意愿和实施能力较强、有区域代表性,对完善试点示范布局、引领带动全国服务业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新设的六个试点城市中,广州试点任务数量最多、所涉服务重点领域最广、开放联动力度最大。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为何此次在综合试点中能抢占一席之地?其底气来自于殷实的“家底”,从近年来广州推动服务业的举措中,亦可以窥探一二。
长期以来,广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七成。目前,广州服务业形成七个增加值超千亿元服务行业,多项指标全国领先。
——在商贸服务领域,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进出口总值突破万亿元,直播电商综合排名居全国榜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全球规模最大会展综合体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落成,办展数量和面积全国第一。
——在科技服务领域,扎实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广深港”科技集群连续三年居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二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4位、全国第四位。
——在金融服务领域,广州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金融,开展跨境贸易投资、气候投融资、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创新应用金融科技领域试点。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碳配额现货交易量排名全国第一。
——在信息服务领域,建设国际信息枢纽,布局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省内唯一的IPv4域名根镜像服务器,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在运输服务领域,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广州港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四、第五,广州南站连续多年蝉联全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入围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在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发展中,广州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80%,先后开展三轮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形成23条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试点城市三次扩围之后,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已经形成“1+10”的发展格局。以服务业促开放,既是广州自身的开放,也让广州为珠三角制造业,乃至全国制造业打开了出口,为中国制造行走全球提供服务。
先行先试
“广州服务”乘势而上
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广州正持续释放新的发展潜能。
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明确表示支持南沙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探索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等政策试点,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
2月3日,南沙区首个QDLP试点项目——万联天泽投资有限公司获批广东省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试点资格,试点额度10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自广州南沙自贸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开展以来,截至2023年1月末,各类市场主体累计办理试点业务6014笔,金额160.9亿美元。
随着2022年6月中新智慧园正式开园,不到一年,已入驻约六十余家高精尖企业及项目,其中包括新加坡能源集团、星展银行、恩士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来恩生物、新果科技和费雪派克等国际知名企业与机构。
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一个个先行先试举措陆续出台,开放创新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州拔节生长、日新月异。
2022年7月,广州迎来粤港澳大湾区“001”号——大湾区执业香港律师第一人何君尧,他也成为全国首批获准在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的港澳律师。何君尧告诉记者,随着香港与内地的法律交流逐渐频繁,互相借鉴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粤港两地法律的交流融合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2023年年初,广州市人社局联合11个部门印发《广州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结合广州市区域发展特点和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分布,覆盖规划、建筑、司法、卫生、旅游、税务、金融等10个领域,在南沙、黄埔区先行试点个别专业境外人才的便利执业。如在司法领域,目前已有52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在六家广州律师所执业,大大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能级和国际竞争力。
作为“穗港合作医疗融合引领示范”的南沙样板,2023年2月27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揭牌,标志着广州南沙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不同于以往的健康服务中心,这间诊所有香港医生,有问题能及时转诊,有需要还能开“港药”。
依托国内外持牌机构合作伙伴,广州南沙诺华数据有限公司积极推动跨境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合作。“我们首批引入超过100家企业加入诚信联盟,促进大湾区企业互信,推动粤港两地企业合作。2022年跨境数据核验超过150笔,实现粤港人士的双向身份核验服务,并提供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企业背景调查服务。”广州南沙诺华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振宇说。
越来越多的例子,成为广州持续扩大服务开放的生动注脚。广州的加入,也为试点首次注入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力量。“在此基础之上,广州或将在新的起点上,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合作优势,对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进一步建设国际信息枢纽作进一步探索。”相关专家表示。
锚定发展目标
“广州服务”奋楫再出发
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广州作为试点城市之一,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得益于雄厚的服务业发展基础和突出的外向型经济优势,广州持续提升“广州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下“信任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市场主体达315.55万户,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335家、项目1658个。
2023年1月10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方案共有130项任务,为广州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规划了发展目标。2月10日,广州市率先召开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动员大会,对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方案聚焦广州产业优势,紧密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商务服务、物流运输服务、居民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电力等能源服务、电信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等13个重点领域,制订了57项开放任务。
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发展方面,方案聚焦广州具有比较优势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制造业发展,提出了17项“两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任务。方案提出,通过支持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立用地、金融、人才等系列保障,更好支撑“制造业立市”,促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
截至目前,广州已形成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都市消费工业等六个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两业”融合的集成创新优势加速构筑。
在重点园区和平台示范发展方面,方案以南沙区、黄埔区、天河中央商务区、空港经济区、海珠区为重大平台,制订了24项开放任务,深入开展差异化探索。
在加强服务业开放发展的要素保障方面,围绕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防控金融风险四个方面,方案提出了18项开放举措,是本轮试点城市中唯一提出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城市。
一系列开放发展的举措,也让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广州路径”变得愈发清晰。
识得东风面,改革总是春。广州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广州将牢牢把握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重大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叠加推进,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重点促进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放创新,落地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和创新举措,切实担负起为全国服务业开放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先行先试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