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资本进村防“呛水” 农民利益需保障
——7家工商企业与江西1个村的投资故事
2023-02-14 记者 沈锡权 余贤红 南昌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春节过后,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离开家乡,踏上返城之路,不少农村再次回归宁静。节日前后一“热”一“冷”的对比引人深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排在首位。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离不开工商资本的积极参与。

  记者在地处武夷山麓的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皮边村采访时了解到,当地近5年先后有7家工商企业到村里投资农业,是中部地区农村吸引资本“进村”的典型。

  然而,资本“进村”有喜亦有忧。喜的是,在资本带动下,一些新兴产业和业态在村里逐步“生长”,给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给村里的百姓就业和收入增长提供了新机会。忧的是,并非所有资本“进村”都一帆风顺,有的亏损甚至跑路,留下的是经验教训。

  如何更好地引导资本“进村”、企业家“入乡”,让其留得下,能创业?记者对这7家企业和这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村民在黎川县洵口镇皮边村育苗工场作业。(资料照片)

  “谁能更好整合农村资源,谁就对资本更有吸引力”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从江西黎川县城驱车约40分钟来到赣闽交界的洵口镇皮边村,一眼望去,一河两岸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在一间农家小院,记者见到了江西省蒌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茅晴,从2019年算起,她已在村里待了近4年。

  放下省会南昌的艺术传媒公司,一头扎进村里种地,茅晴的行为不仅不被朋友理解,也让这里的村民觉得意外。村支书潘爱平说,皮边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位置偏僻,全村2350人,但实际留在本村的只有600多人,过去别说省城,就连县里、镇里也没人愿意来投资。

  茅晴告诉记者,2019年3月基于业务转型考虑,决定跨界种植瓜蒌,考察过很多地方,只有皮边村反应最快,一个星期就帮他们流转了试种的50亩地。因此,他们选择落户在这里。此后,尽管先后遭遇了疫情、洪灾、旱灾等各种困难,但蒌丰公司在皮边村种植的瓜蒌规模越来越大,如今已达800亩,带动100多名村民务工,其工资性收入就达100万元。

  在蒌丰公司的运作下,皮边村还逐步发展起研学旅游等业态。2022年8月,由心和公益基金会、灵山慈善基金会、上海灵青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发起的春晖夏日实践行动·“乡土未来”计划在皮边村顺利实施。通过举办活动,不仅进一步修缮了村里的路灯,保障了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还激活了村里的人气。

  村里一家杂货店的店主笑着说:“连我们店里的生意都比以前好了很多,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大学生排队买东西,希望今年还能组织更多类似活动。”

  江西省蒌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黎川县洵口镇皮边村瓜蒌基地,农户在采摘成熟的瓜蒌。(王武辉 摄)

  事实上,这几年,包括茅晴在内,皮边村先后有7个企业负责人到村里投资,这在江西农村并不多见。曾在皮边村挂点的江西省政协机关原驻村第一书记陈春情认为,这里能吸引多家企业投资,最关键的一招是通过村集体做企业与村民的“中间人”进行土地流转,村民与企业不直接签订协议,互相都有“安全感”。通过这种方式,皮边村集中流转了1200多亩地,虽然25%左右的土地集中度相比沿海一些地方还有差距,但已为吸引资本创造了条件。

  “多一点订单,少一点指标”

  50岁的朱东平是黎川县鑫平家庭农场负责人,也是当地一位致富带头人,说起前年在皮边村种辣椒的经历,至今仍有不平。

  “去年三四月份,县里某部门多次劝我种辣椒,考虑到本地土壤、光照等条件,被我拒绝。后来又通过朋友再次推荐,并承诺有公司可按每亩3000斤、每斤2.6元的价格保底收购,并免费提供种苗,怎么都不会亏。”朱东平说,前后十多次劝说,让他心动了,最终决定在皮边村开垦抛荒地,种了200亩辣椒。

  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直到去年6月份种苗才用冷藏车拉来,按照农业常识,这个时候辣椒种苗早就过了下地时间,那家公司却称自己的苗“耐高温”。结果朱东平当年种植的辣椒亩产只有二三百斤,产量和质量都远未达到预期目标,那家公司承诺的保底收购也没有兑现,法人代表已联系不上,净亏损50多万元。

  这几年,朱东平不仅在种辣椒上栽了跟头,也在胭脂柚等种植上“吃了亏”。“‘行政指标+财政补贴’的农业发展模式看起来稳赚不赔,却问题频出。相比之下,我更相信市场订单。”朱东平说,自己遵循市场规律,稳扎稳打种植的800亩玉米、100多亩萝卜都不同程度实现盈利。

  “扶持乡村振兴不能虎头蛇尾”

  2018年,黎川县大力推广黑木耳产业,皮边村承担了种植30亩共7.5万筒黑木耳的指标,并由县里一家合作社提供种苗,总投资超30万元。然而,由于技术不过关,产品品相不佳,卖不出价,勉强保本,这个产业仅仅一年就夭折了。

  “从接种、下田到培育,前几个月县里确实派了技术指导,但到后面就只能靠自己上网摸索,打电话咨询。”从无黑木耳种植经验的皮边村妇女主任李运兰全程在打理该产业,后期缺少技术指导让她走了不少弯路。

  李运兰举例说,黑木耳什么时候摘,采摘后是在太阳下暴晒还是阴凉处晾晒,完全一窍不通。一开始不了解,摘下来就暴晒,颜色、味道都不行。

  此外,在市场销售环节,虽然是政府推广的黑木耳产业,但由于全靠村干部找销路,缺少议价权,只能任由部分商贩压价。“正常可以卖到三四十元一斤,有时候我们出售的价格只有一半。”潘爱平说。

  李运兰等干部群众认为,扶持乡村振兴产业,相关部门不能只管开头不管结尾,还应该多在技术指导、对接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上精准发力。财政资金也要用到刀刃上,简单地按产量发补贴,容易造成资金浪费,也无助于发展产业。

  “农民的利益保障要放在第一位”

  除了地方政府部分扶持措施效果未达预期,村里自己引进的一些企业也出过“意外”。2019年,小龙虾市场火爆,皮边村引进一家企业养殖小龙虾。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文虎介绍,由于当年冬天小龙虾价格暴跌,公司负责人“跑路”,以至于挖好的方塘烂尾,村里损失了3万元左右的土地租金和村民务工费用,还破坏了土地。

  2020年,皮边村引进外省一家企业种植百香果,然而该企业从6月开始聘请村民熊启厚等人务工,当年10月负责人就因涉嫌犯罪被抓。“1.8万元的土地流转资金不得不由村集体垫付,但村民几万元务工费找不到出处。”潘爱平说,每次见到这些村民都很惭愧,都是辛苦钱。

  受访的干部群众认为,乡村振兴确实需要工商资本,但不能盲目引进,须建立健全资本下乡风险防范机制。一是甄别有关企业的经营资质,包括是否具备应有的农业经营能力、资金实力、技术力量和管理团队等,防止引进空壳公司;二是强化现场监管,确保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建立资本下乡风险保障金机制,确保农民务工收入和土地租金,防范资本“跑路”损害农户权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资本进村防"呛水" 农民利益需保障

资本进村防"呛水" 农民利益需保障

在地处武夷山麓的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皮边村,当地近5年先后有7家工商企业到村里投资农业,是中部地区农村吸引资本“进村”的典型。

·一团伙非法换汇超百亿 游戏币如何沦为“逃汇”工具?

“既要管好,又要放活”——上海国资持续推进提质增效

“既要管好,又要放活”——上海国资持续推进提质增效

2023年,中国经济“稳”的基调更加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笃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国有企业新的一年如何发力?工作重点又有哪些变化?

·雄安新区工地忙 央企上演加速度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