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尔股份一款智能声学产品因突遭苹果“砍单”股价大跌,苹果产业链公司也成为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不少和苹果产业链相关的公司正积极推进IPO,例如前不久过会的六淳科技和智信精密,此外还有通泰盈和新陆精密等正在排队。《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对于上述公司是否存在对苹果产业链的重大依赖、如何降低对苹果产业链依赖的风险、如何拓展除苹果产业链之外的客户,成为监管层问询重点。今年3月,兴禾股份IPO被否,报告期内该公司苹果产业链收入下滑的原因和影响受到监管层重点关注。
对此,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进入苹果产业链是消费电子供应商能力的证明。苹果占据智能手机的高端市场,所以得到苹果的认可,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产品质量基本过关。不过,供应链企业话语权相对较弱,存在被苹果抛弃的风险。
公司业绩对苹果形成高度依赖
今年5月,通泰盈正式对外披露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招股说明书。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电子产品功能性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等相关产品及其组件中。
2019年至2021年,通泰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4亿元、2.44亿元和3.13亿元,其中前五大客户所贡献的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1.16%、88.38%和90.23%,占比持续提升。而通泰盈产品应用的终端品牌主要为苹果,2019年至2021年,公司明确用于苹果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2.21%、84.06%和88.29%,存在重大依赖。
在大客户较为集中的影响下,通泰盈应收账款居高不下,2019年末至2021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6589.79万元、9054.29万元和11347.63万元,占报告期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4.35%、49.81%和45.83%。分析人士称,若客户未来受到行业市场环境变化、技术更新及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营情况或财务状况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将增加,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公司通常每季度要求公司及其他同类供应商针对已量产项目进行价格调整,一般受终端产品销量、产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供应商供货能力及策略、竞争激烈程度、产品利润空间等因素影响,各类功能性器件产品销售价格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由于以前年度量产项目延续订单的收入占比较高且价格持续下降,2021年通泰盈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领域的功能性器件产品销售价格分别较上年下降0.02元/件和0.06元/件。此外,2022年1月至6月,通泰盈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领域销售金额前十的旧项目料号产品单价较2021年度相比变动幅度平均值分别为-9.33%、-4.36%。
通泰盈表示,在存量项目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如果公司无法持续获得相对较高毛利率的新项目,未能及时提高存量项目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或无法有针对性地向供应商进行价格传导,则将面临毛利率持续下滑的风险。2021年,通泰盈的销售毛利率为41.30%,相较于2020年同比下滑3.6个百分点。
果链公司利益深度绑定动机存疑
另一家正在积极排队的苹果产业链IPO公司为新陆精密,其主要产品为键帽生产治具整体解决方案,是苹果公司及其产业链厂商键帽生产治具的核心供应商。2019年至2021年,新陆精密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1亿元、2.40亿元和1.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05.35万元、10984.84万元和7628.69万元,其中2021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1.66%和30.55%。
和通泰盈情况相似的是,新陆精密同样面临着大客户过于集中的问题。2019年至2021年,新陆精密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3.57%、97.63%和89.00%,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苹果公司形成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17%、95.93%和89.04%,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盘和林认为:“大客户集中会导致公司依附于大客户,没有议价能力。如果一家公司未来的确定性建立在大客户基础上,一旦被大客户抛弃,则会遭遇风险。”
《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报告期内,苹果供应商还入股了新陆精密。2020年5月,深圳裕展与新陆精密及其股东签订了《股权投资协议》及补充协议,约定深圳裕展以2720.833万元的价格认购新增股份156.1134万股,每股价格为17.4286元。据招股书介绍,深圳裕展是工业富联的全资孙公司,系苹果产业链的重要供应商之一,目前其持有新陆精密4%的股份。2020年,新陆精密对其销售了1478.3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
这一情况同样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监管层要求新陆精密说明深圳裕展入股公司的原因、背景、经过,其入股价格的公允性;深圳裕展自2020年与公司开始发生交易并于2021年成为公司前五大客户之一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其2020年增资入股相关,深圳裕展成为公司股东与客户是否属于一揽子安排,是否存在未披露的特殊利益安排;深圳裕展与公司之间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情形。同时监管层还要求保荐机构、公司律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但截至记者发稿前,新陆精密并未对此进行公开回复。
“大客户集中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可能导致内幕交易,企业在经营上很难独立于客户,在治理上,也会受到客户的影响,甚至被客户操控。”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大客户依赖风险显现
今年3月,拟冲刺创业板的兴禾股份IPO被否。据招股书介绍,兴禾股份主营工业自动化设备及配套配件治具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升级改造。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1月至6月,兴禾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40亿元、7.05亿元、5.34亿元和1.74亿元,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2.26亿元、1.13亿元和2012.83万元,其中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4.22%和49.77%。兴禾股份主要客户为苹果产业链厂商,上述各期兴禾股份苹果产业链收入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98.38%、95.84%、76.30%和47.49%。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兴禾股份苹果产业链收入金额及占比大幅下滑。其收入金额从2018年的6.24亿元下滑至2020年的3.99亿元,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98.54%下滑至2020年的76.26%,且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47.55%。在上会过程中,监管层要求兴禾股份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收入变动情况,说明公司涉及苹果产业链收入及在手订单大幅减少的原因,以及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变动情况不一致的原因,其下滑趋势是否将持续,是否对持续经营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经济参考报》记者还发现,苹果公司前员工李卫斌、韩涛还以外部投资者的身份入股了兴禾股份。2018年7月,二人控制的梅山宇达以750万元入股公司,出资比例为5%。2020年3月,梅山宇达以8740.09万元价格转让上述股权。值得关注的是,二人在苹果公司任职时参与设计产线过程中,驻场对接的客户均为兴禾股份主要客户,公司来自相关客户的订单收入在二人入股当年大幅增加,在二人离职及转让股权后大幅减少。
盘和林表示:“如果兴禾股份有苹果订单,并被苹果公司前员工入股,则很可能意味着存在内幕交易,这是监管层所不允许的。”
在上会过程中,监管层要求兴禾股份结合李卫斌、韩涛在苹果公司的经历和专业背景,说明二人入职公司的原因,以及通过梅山宇达以750万元取得公司5%股权的原因和合理性;说明在2017年度公司收入利润快速增长、2017年末及2018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李卫斌、韩涛入股定价主要参照历史业绩的公允性;结合李卫斌、韩涛入职及梅山宇达入股前后公司与苹果产业链相关客户收入的波动情况,说明二人的入股是否构成利益输送或不正当竞争,公司生产经营是否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