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经济参考网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首页 >> 正文

燕之屋115℃鲜鲜炖燕窝(环保款)新品发布会圆满召开
2022-10-15 来源: 新华财经

  10月12日,“窝”爱地球——燕之屋115℃鲜鲜炖燕窝(环保款)新品发布会在上海隆重举办。

  图:燕之屋115℃鲜鲜炖燕窝(环保款)新品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诸位嘉宾就燕之屋的绿色发展行动致辞。小红书大健康行业负责人红云表示,燕之屋专注做好自身事业的同时,积极探索更务实的行动计划和可行的实现路径,书写好中国的低碳故事。

  图:小红书大健康行业负责人红云发表致辞

  新浪微博区域发展事业部副总经理卓传伟表示,燕之屋作为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成员,主动践行公益环保的社会责任并一以贯之。从燕之屋广河县乡村就业工厂到位于敦煌的燕之屋绿水青山生态林,再到今天响应双碳政策的新品发布,燕之屋一直为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与号召作用。

  图:新浪微博区域发展事业部副总经理卓传伟发表致辞

  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易则表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正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铸就高品质燕窝,而燕之屋作为燕窝行业头部企业响应碳中和行动的举措更是树立了绿色发展的典范。

  图: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易发表致辞

  燕之屋总裁李有泉也在随后的致辞中说到:“燕之屋希望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让现代人能够更便捷、安全地享受到古老滋补珍品的健康价值。我们也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守护绿水青山,一起为美丽的家园做出贡献。”

  图:燕之屋总裁李有泉发表致辞

  24年专注高品质燕窝,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成员企业燕之屋坚持以“3060”双碳目标为参考线,坚定不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优化产品原材料和生产过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本次发布会推出的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正是围绕“常温照样鲜 环保更省钱”的产品理念,并紧密结合发布会的核心——“窝”爱地球,全新赋能“地球不碳气,环保鲜出力”的概念,启发燕窝行业的环保制造,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环保的滋养选择和体验。

  图:燕之屋115℃鲜鲜炖燕窝(环保款)新品发布会

  燕之屋坚持生态优先、精益求精,把环保理念充分融合进新品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不仅优化升级使用甘蔗渣环保内托,也大幅度缩小产品包装体积,大大节约包材用料和运输途中的能源损耗;发布会现场,华测检测华东区总经理赵琨莹为在场嘉宾公布碳排放测定数据,以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45g×7为例,相较于同规格的冷藏配送款,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可减少54.11%碳排放,即每1000盒的碳减排量约等于种166棵树一年产生的碳汇量。

  图: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

  燕之屋携手中国食品界的高级学府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为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安全、营养、美味的高品质提供科研技术支撑。此次新品发布会也邀请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钟芳教授为在场来宾们介绍炖煮温度对即食燕窝消化特性、感官品质的提升。燕之屋突破传统工艺,采用115℃科学炖煮工艺,灭菌彻底更安全,实现产品的常温储存,无需冷藏也能照样保持燕窝新鲜。

  图: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钟芳教授发言

  随后,在众多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诸位启动嘉宾共同上台,点亮新品正式亮相的璀璨时刻,正式发布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并随后启动三大行业标准:《燕窝制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燕窝制品》、《燕窝制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夯实燕窝行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作为燕窝行业的“领头燕”,燕之屋紧跟环保发展势能。今年6月,燕之屋荣获“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与“温室气体核查认证证书”,在燕窝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中起到示范的带头作用。

  燕之屋115℃鲜鲜炖燕窝(环保款)新品发布会的顺利举办,标志着燕之屋在绿色发展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未来,燕之屋将继续跟紧时代步伐,响应国家政策,践行节能减排,为共同建设一个绿色生态的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助企政策落地有声 稳产纾困激活主体

助企政策落地有声 稳产纾困激活主体

记者在黑龙江、辽宁等地采访发现,地方政府措施得当,政策落地有声,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激发。

·纾困解难、补缺挖潜——制造业一线“稳产记”

百年老国企 活力新发展

百年老国企 活力新发展

以青啤、双星、海湾等为代表的青岛百年国企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央企基建项目提速 主动扩大有效投资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