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自科技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在原材料上涨、物流受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公司围绕燃料电池、稀土材料、贵金属材料等方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
上半年,能源领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全球供应链危机,国内汽车零部件和上游材料端产业链受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商用车销量完成170.20万辆,同比下降41.2%。其中,重型货车销量完成37.9万辆,同比下降64%。
上半年,中自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下降68.82%;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3286万元,同比下降214.45%。中自科技表示,本期业绩大幅下降主要系能源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叠加汽车供应链不畅和终端需求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所致。同时,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214.45%和319.83%,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和管理费用增加影响。
中自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移动污染源(机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等)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的少数主要国产厂商之一,同时,公司也积极推进其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及量产落地。
随着我国移动污染源尾气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中自科技持续进行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升级,相继开发出满足国三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公司拥有涵盖汽油车、柴油车、天然气车和摩托车等各类主要燃料内燃机的全系列尾气处理催化剂产品,实现向玉柴、潍柴、云内、上柴、柳机动力、小康动力等主流发动机厂和重汽、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北汽福田、大长江、春风动力等主流整车厂批量供货。此外,公司基于对贵金属催化材料的技术积累,成功开发出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目前正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及量产落地。
报告期内,中自科技专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新产品开发,持续加强研发资源的投入,研发费用4079万元,同比增长4.72%;公司还进一步夯实研发人才队伍,研发人员扩充至170人,占员工总人数的31.54%;知识产权方面,围绕燃料电池、稀土材料、贵金属材料等方向,公司新申请国内外专利共26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项,整体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中自科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合理安排建设周期、多渠道采购设备和原材料等措施,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稳步推进实施。截至报告期末,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项目建筑工程主体已完工,已经开始设备的安装调试,预计2022年11月将达到可使用状态。
报告期内,中自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吴孟强教授团队合作开展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产业化技术研发。公司表示,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对冲纯电动汽车对纯燃油汽车的替代风险,完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
在半年报中,中自科技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因尾气排放污染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但短期内新能源汽车仍无法完全取代内燃机汽车,随着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高最终实现“零排放”目标,传统内燃机汽车将与新能源汽车发挥各自优势并驾齐驱,叠加国产替代的加速推进,国产环保催化剂厂商的市场空间亦将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