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加快肯尼亚现代化步伐 助力经济振兴
——记蒙内铁路开通五周年
2022-08-12 记者 白林 内罗毕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五年多来,宛如一条“大动脉”,加快了肯尼亚的现代化步伐,为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和中非合作共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蒙内铁路是一个成功、有未来、能够改变国家的项目。”肯尼亚铁路公司总经理菲利普·马伊恩加说。肯尼亚交通与基础设施部长詹姆斯·马查里亚近日表示,蒙内铁路已在半年前实现了收支平衡。作为中非合作旗舰项目,蒙内铁路如今已成为一个典范。

  7月27日,在肯尼亚蒙巴萨,一列货运列车行驶在蒙内铁路线上。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 摄

  加快肯尼亚现代化步伐

  蒙内铁路是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确定的“十大合作计划”重要成果,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全长约480公里,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也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

  2017年5月31日,蒙内铁路建成通车,乘客从内罗毕到蒙巴萨的旅行时间从平均10小时减少到5小时。

  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法拉哈娜·姆戈伊已乘坐蒙内铁路列车在内罗毕和沃伊间往返70多次。她说,以前乘坐公交车从内罗毕到沃伊需要7个小时,如今乘坐列车只需要约4个小时,而且不用担心堵车。

  马伊恩加说,蒙内铁路五年来累计发送旅客800万人次,如今日均开行6列客车,每天运送7000到1万名乘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蒙内铁路,因为它安全、准时、舒适。

  负责蒙内铁路运营的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以下简称“非洲之星”)总经理李久平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蒙内铁路平均上座率基本维持在90%,单日旅客最高发送量突破1万人,准点率达98.9%。

  每逢节假日,蒙内铁路是首都民众往返海滨度假城市蒙巴萨的首选交通工具,车票非常抢手。肯尼亚国家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蒙内铁路客运列车2021年载客人数达到200万人次。

  蒙内铁路还通过货运推动了肯尼亚整体出口。马伊恩加说,经由蒙内铁路将货物从蒙巴萨运送到内罗毕只需8小时,而过去则需要1至2天。因为有了蒙内铁路,蒙巴萨港不再拥堵。肯尼亚的出口不断增长,出口产品更加多元,“蒙内铁路正给出口带来更大活力”。

  “连接国家,走向繁荣”——蒙内铁路列车上的标语正成为现实。过去五年,蒙内铁路累计发送货物近2000万吨,目前日均开行18列货运列车,促进了肯尼亚本国以及与其他东非国家的经贸往来。

  马伊恩加估算,蒙内铁路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2%至3%之间。“蒙内铁路创造了效率,创造了就业,将肯尼亚制造业和工业提升到新水平。这就是蒙内铁路发挥的关键作用,制造商、物流企业及相关从业者都受益匪浅。”马伊恩加说。

  2019年12月17日,首列内罗毕-马拉巴标轨铁路(内马铁路)货运列车驶入肯尼亚奈瓦沙内陆集装箱港。内马铁路项目是蒙内铁路向肯尼亚西北部的延伸。

  马查里亚说:“奈瓦沙工业园上周正式启动,我们对此充满期待,蒙内铁路将运载大量货物从奈瓦沙一路运往马拉巴,并出口更多货物到乌干达和卢旺达等邻国。”

  据李久平介绍,蒙内铁路与肯尼亚既有的百年米轨铁路日前已经联通,货运可以实现顺利换装,肯尼亚标轨铁路和米轨铁路形成了铁路网,货物可以从蒙巴萨直通乌干达边境,形成了完整的物流体系。

  马伊恩加表示,这条铁路已成为东非多国经济的生命线,正助力东非地区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塔比莎·基普利莫曾是蒙内铁路列车司机,因为工作业绩出色晋升到管理岗位。她感慨地说,从未预料到自己有一天会在以男性为主的领域内工作并晋升,感谢中方对她的培养。

  五年多来,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以属地化技术转移为重点,培养了一批能够独立作业的铁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今年2月23日,蒙内铁路开行首列由肯方机车乘务班组独立值乘的旅客列车,标志着中企推进肯方机车乘务员属地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业内人士称赞,中国为肯尼亚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有力提升了该国软实力。

  非洲联盟委员会前副主席伊拉斯塔斯·姆文查表示,蒙内铁路为肯尼亚做出巨大经济贡献,大量肯尼亚青年从中受益。

  马伊恩加介绍说,中方致力于向肯方传授技术,绝大部分工作本地化率超过80%。“得益于技术赋能,肯方员工现在能够驾驶、运营、修理和维护,确保蒙内铁路平稳运营。”

  李久平说,五年多来,非洲之星通过“一人一策”师带徒等培训方式,给当地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条现代化铁路,更提供了能够自主发展铁路交通的技术和能力。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周平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中肯基础设施合作走在中非合作前列,中非合作共赢在肯尼亚体现充分。中国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肯尼亚解决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把中国的标准、技术、管理、装备等都带到了肯尼亚,这些成果在肯尼亚有口皆碑,政府和民众都切实从中受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找到那一粒最耐渴的高产麦种”

“找到那一粒最耐渴的高产麦种”

从育好种开始,河北省综合施策,走出了一条稳粮节水、高质高效的小麦产业发展之路。

·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九大焦点透视

中国石化改革强体 向“世界一流”迈进

中国石化改革强体 向“世界一流”迈进

改革正在让这家中国最大的能源化工巨头变得更加强壮,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疾步前行。

·算好“五本账” 广西国企助力稳增长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