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中医在津巴布韦:从“求病人治”到“病人求治”
未来发展仍将面临认证困难、人才缺乏的窘境
2021-11-24 记者 张玉亮 哈拉雷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一年前,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投入运营。中国援津医疗队的中医师们,用自己的妙手仁心,已为1000多位患者进行了针灸、艾灸和拔罐等中医治疗,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恢复健康,也让越来越多津巴布韦普通民众成为中医的“拥趸”,实现了从“求病人治”到“病人求治”的历史性飞跃。他们希望,针灸中心能够成为中医在非洲国家落地的“样板工程”,津巴布韦能够成为整个非洲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教科书”。但是,《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中医药未来在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的发展,仍然面临认证困难、人才缺乏的窘境。

  把中医药“带回”津巴布韦

  去年9月,津巴布韦首家中医针灸中心在津最大公立医院帕里雷尼亚图瓦医院正式揭牌运营,津副总统兼卫生部长奇温加与中国驻津大使郭少春共同揭牌剪彩。

  “虽然中医中心刚刚成立,但对不少上了年纪的患者来说,针灸、拔罐并不陌生。”中医针灸中心负责人、第18批中国(湖南)援津医疗队中医师孙爽介绍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针灸等中医疗法就一度在津巴布韦颇为流行,不少人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想去“扎针”。但随着艾滋病在津巴布韦的高发,加上当时针灸所用的银针都是重复使用的,容易造成感染隐患,导致针灸等中医疗法一度销声匿迹。

  30多年后,中医又回到了这个南部非洲国家。中医针灸中心首任负责人、第17批中国(湖南)援津医疗队队长江志超告诉记者,中心是“中津两国关于开展传统医药和针灸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确定的重点合作项目。尽管遭遇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在中津两国政府共同推动和中资企业、在津侨胞的支持下,该项目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顺利建成。

  江志超介绍说,根据谅解备忘录,中心由中津双方共同管理运营,开设中医诊疗室、针灸艾灸治疗室、推拿理疗室、特色技术培训室等科室,通过针灸、艾灸、火罐等中医药特色技术,为当地民众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同时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中医理论和实践培训。

  今年3月底,孙爽还获得了津巴布韦颁发的首张中医执业证书。

  津高层官员对中医针灸中心寄予厚望。奇温加在中心揭幕时致辞说,实践证明,中医药对治疗多种疾病和缓解疼痛有明显疗效,他对中医针灸中心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充满信心。新闻部长、前任驻华大使夫人莫妮卡·穆茨万古瓦也是中医的“忠实拥趸”,她曾多次为中医“代言”。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华期间常做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这些治疗让我能拥有很好的身体状态”。

  从“求病人治”到“病人求治”

  在今年9月下旬举行的第61届津巴布韦国际贸易博览会上,中医针灸中心首次参展,为参观者介绍中医疗法和中药。当地民众马弗勒斯·通加最近饱受肌肉疼痛之苦,在听完针灸原理讲解后,他放下疑虑,主动要求体验针灸。当银针扎入合谷穴和曲池穴后,他的疼痛大为缓解,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果然像中国电影里那样,这根小小的针是能治病的。”他在治疗后表示,自己会向亲朋好友推荐中医药和针灸,鼓励他们来接受中医治疗。

  孙爽回忆,去年中心刚开业时,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多,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华侨华人,几乎看不到当地患者。她与当地朋友交流时,还要做“推销员”,建议对方来体验中医疗法。但随着越来越多患者在这里缓解病痛、重拾健康,中心在本地患者中积累了很好的口碑。一年来,已有1000多位患者在这里接受针灸、艾灸和拔罐治疗,其中本地患者占比从开业时的10%上升到47%。

  在记者有一次去中心采访时,当地患者约翰·姆邦多扎拄着拐杖走进中心。他告诉记者,自己患腿部肌肉萎缩已有5年,多方治疗也不见效。看到报纸上关于中医的新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治一治。经过一个小时的针灸治疗,姆邦多扎的腿部疼痛大为缓解,他对“来自东方的医术”能缓解痛楚表示无比惊奇。离开时,他甚至都忘了拿拐杖——针灸疗法让他已经不用拄拐。

  当地患者吉夫特·苏卡拉因中风导致半侧身体麻痹,他用“神奇”来形容针灸:“孙爽大夫给我扎针后,我的身体麻痹就有所改善;治疗后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身体感觉好了很多,针灸太神奇了!”

  仅用了一年时间,中医针灸中心就实现了从“求病人治”到“病人求治”的历史性飞跃。苏卡拉告诉记者,自己来诊所进行中医治疗,都要至少提前两周预约,还不一定能约上。

  为振兴本土草药提供借鉴

  在中医针灸中心,当孙爽忙着为患者做针灸、拔火罐时,她身旁一直伴着一位高个女孩,仔细观摩她的手法,协助她完成治疗工作,并不时记着笔记。

  这位名叫卡伦·古鲁雷的津巴布韦女青年正在中医针灸中心当见习医生。她希望跟孙爽学到更多东西,早日获得中医执业资格,开设自己的中医诊所。

  今年27岁的古鲁雷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在华6年留学期间,她先后学习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在江西一所医院实习时,“中西医结合疗法”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从未想到,中医这样的传统医学可以与现代医学完美结合。”古鲁雷回忆,在医院实习时,她发现大部分病人都在使用西医疗法的同时,吃一两种中药,而这对他们的治疗很有帮助。

  2019年,回到津巴布韦的古鲁雷来到中医针灸中心,成为这里的见习医生。除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医技,古鲁雷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把中医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引入津巴布韦,振兴本土传统医药。

  在现代医学进入津巴布韦之前,这里的传统医药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几个世纪以来,本土草药师用当地植物做成草药,为患者治疗。由于价格低廉且有效,不少囊中羞涩的当地民众在生病时,会去草药师那里寻求帮助。而在农村地区,草药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古鲁雷介绍说,传统医药是津巴布韦卫生医疗系统的组成部分,受津巴布韦药品管理局的监管。但由于缺乏研究和科学实验,对其药物原理和副作用尚不明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医药的进一步推广。古鲁雷说,“津巴布韦最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是建立自己的传统医药研究机构,并将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

  古鲁雷告诉记者,当她的中医诊所开设后,当地传统医药也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我要把中医的成功经验用于振兴传统医药,为中医在津巴布韦的发展作出贡献,也为本土医药现代化出一份力。”

  加大当地中医人才培养力度

  中医针灸中心的投入运营,只是中医在津巴布韦落地生根的第一步。孙爽希望,中心能够成为中医在非洲国家落地的“样板工程”,津巴布韦成为整个非洲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教科书”。目前除了接诊病患,孙爽和同事正在为中心“打基础”:促进中药“落地”,培养当地中医人才。

  去年,连花清瘟胶囊完成注册,成为首款“落地”津巴布韦的中成药。孙爽说,她和同事正努力推动更多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在津巴布韦注册,使中药更好地造福当地患者。

  不过孙爽也坦承,中医药在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注册,还面临不小的挑战。最大的难点是认证体系的不同。津巴布韦和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都是按照西药的模式来认证药品的,要通过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测试。但通过这种流程注册对中医药来说比较困难。目前中心的做法,是将国内已经完成注册的中成药,通过两国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直接走“绿色通道”在津完成注册。

  此外,为当地培养中医人才也是中医针灸中心的一大任务。孙爽介绍说,除了接待见习医生,目前中医针灸中心正与津卫生部和医院协商,尽快开设中医人才培训班,学员是医生或医学院学生,力争每年培训20至30名中医。通过3个月培训,他们将对中医理论和治疗手段有一定了解和实践。从而使中医在津巴布韦能够落地生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反催收生意”野蛮生长 逃废债渐成灰黑产业

“反催收生意”野蛮生长 逃废债渐成灰黑产业

“反催收机构”通常有专业团队运作,通过多种手段,达到帮助欠款人逃废债的目的。

·走,到农村创业去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