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张家港续写“两个文明”建设新篇章
2021-11-23 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轻装上阵,加快产业转型,推动“两个文明”持续领跑,打造全面综合、优质均衡的现代化文明典范城市。今年以来,作为百强县前三甲的实力之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持续“放大招”。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表示,瞄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标,张家港系统布局冶金新材料、智能装备、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四条特色优势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特色半导体四条新兴领域产业链,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出新出彩,让“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华彩。

  下好创新转型先手棋

  金秋十月,江南的张家港仍是绿意盎然。走进世界500强企业沙钢集团,记者记忆中对钢厂的印象被完全颠覆——中国首条超薄带生产线在这里早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偌大的生产车间,仅有2至3名工人流动检视;操作间内,几名操作人员正通过智能远程操控系统,实现对生产线的有序操控。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综合智慧手段,沙钢集团将传统钢铁生产变成了智慧化生产。

  将先进的钢铁制造技术与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沙钢持续推进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调度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驱动。通过建设数字化工艺仿真平台,使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35%以上;开展“高端线材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生产效率提升超30%;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企业整体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超80%……一大批智能化项目的顺利投用,重塑了企业传统生产链,为沙钢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陈少慧告诉记者,在前不久刚刚发布的2020年度张家港市企业创新积分总榜单上,沙钢集团以高分位列总榜单首位。

  站在时代的风口,张家港市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深度挖掘数字赋能、“两业融合”新活力,全力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土生土长”的世界500强企业,到不断涌现的行业“单打冠军”,同样的科技创新案例在张家港大地上随处可见。今年7月,工信部公示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江苏贝尔机械有限公司成功上榜。2020年,贝尔机械研发、生产、销售持续发力,实现年产值近5亿元,较往年增长了20%。

  “目前,我们研发人员占到全部职工的20%,每年我们还会拿出年销售利润的5%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保证每年有新产品问世,确保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源泉。”江苏贝尔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峰指出,只有坚持以技术为主导,打破一些关键技术的国外封锁,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有质的飞跃,实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最终目标。

  作为张家港第一个半导体类的公共研发平台,中科纳米张家港化合物半导体研究院投入运行一年以来,在张家港已逐步展现出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带动作用,已先后引进了苏州长瑞光电、苏州晶歌半导体等多家半导体企业入驻,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优质的创新土壤和发展环境,为张家港吸引来一批高质量项目。

  10月12日,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基地签约,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落户张家港市。

  总投资40亿元的天兵科技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智能制造基地落户张家港,成为该市布局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落子;世界500强企业PPG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应用创新中心在张家港保税区启用,推动生产中心向创新中心转型;总投资70亿元的杉金光电偏光片项目,在张家港经开区投资设立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稻兴科技8K超高清视频(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签约用户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项目着力打造涵盖超高清视频研究院、超高清全产业链以及超高清生产示范基地、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的“一院一链两基地”……今年以来,张家港市规划实施167个三级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21亿元。

  一组组高质量的新项目、新产业,为张家港加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动力”。制造业实力雄厚的张家港,正在全力谋求“轻装上阵”。

  用活绿色发展关键一招

  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张家港打出治本“关键一招”。

  得益于沿江区位优势,过去几十年,张家港临港产业强势崛起,昔日“穷沙洲”成为现代港口城市。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等问题让张家港人坐不住了。

  长江入海前,在张家港拐了一个大弯,塑造出气势磅礴的“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然而以前的张家港湾,码头林立,“散乱污”等让这里的环境问题凸显。

  2019年,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将9公里生产岸线调整为生态岸线,构筑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倾力打造最美“江海交汇第一湾”。

  老沙码头始建于二十世纪90年代,占用长江岸线1.53公里。曾经作业繁忙、船来船往的8个散货码头现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色,横卧在江水与江堤之间。

  “过去粗放养殖对环境污染很大。”永兴村村民告诉记者。“临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是当时沿岸村镇的真实写照。

  “现在环境好了,曾经的养殖户也都纷纷转型。”永兴村党总支副书记郭春忠介绍。目前,村里成立了旅游文化发展公司,整合农家乐、采摘园等,打造田园综合体,把张家港湾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转变为富民增收的发展红利。张家港湾的成功转型,也成为“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典范案例。

  张家港湾的蜕变,是张家港践行长江大保护理念的一个缩影。

  面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张家港积极转变理念思路,在省内率先开展“沿江岸线利用与产业布局调整规划研究”,并在铁腕治理生态环境、淘汰落后产能的生动实践中,一步步演绎着绿色发展之变。

  续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拥有全省最大强村群体的张家港,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294万元。经济富强的同时,村民文明风貌同样让人侧目。

  走进金港街道长山村,在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一座自助图书馆格外引人注目。这个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24小时开放且无人值守,村民凭市民卡就可刷卡进入,自主完成借阅的全过程,还可以在室内看书、上网。

  “村民来这很方便,不仅可以借书,还可以学习、开展活动”。长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强介绍。自助图书馆同时也解决了困扰双职工的难题——孩子放了学自己前往自助图书馆,看书、写作业。甚至有专门的退休老教师义务陪伴督促,等父母下班再来接走。

  这样的自助图书馆遍布张家港城乡。

  在美丽的暨阳湖畔,一座兼具颜值和气质的湖畔书房,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湖畔书房是一家有声图书馆,这里有8000多册实体图书,更有14000多册有声图书。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文明实践·益空间”。作为文明实践的最新载体,张家港在公园江湾、车站码头、服务窗口等处建设了40多个“文明实践·益空间”,将文明实践与文化活动、美学体验融合升级,培育市民内生文化气质和文明素养。

  精神追求与时俱进,发展才能再攀高峰。

  从率先提出文明城市概念,到获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再到成为唯一连续6届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在“张家港精神”的感召下,张家港追求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一次,他们又自加压力,提出“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力求实现新跨越。

  敢为人先的“张家港精神”,始终贯穿在城市发展历程中,鼓舞凝聚着张家港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书写着崭新故事。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表示,踏上新征程,张家港将继续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推动“两个文明”持续领跑,打造全面综合、优质均衡的现代化文明典范城市,为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张家港力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反催收生意”野蛮生长 逃废债渐成灰黑产业

“反催收生意”野蛮生长 逃废债渐成灰黑产业

“反催收机构”通常有专业团队运作,通过多种手段,达到帮助欠款人逃废债的目的。

·走,到农村创业去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