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市场全面走强,市场销量持续攀升,自主品牌也纷纷宣布将推出混动车型,行业呼声高涨。近日,央视CCTV10科教频道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题,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的优势与应用前景,提出混动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过渡产品”,而将基于我国的复杂工况长期存在。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混动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和市场推广效果的逐渐显现,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中国HEV&48V节能乘用车月度销量数据库》统计显示,2021年5月国内HEV节能乘用车销量合计约为4.4万辆,同比增长36.6%,国内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持续上扬。
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相应电池装机量也随之快速增长,2021年5月国内混动汽车相应电池装机量约为58.3MWh,同比增长37.5%。在混动趋势大好的背景下,深耕混合动力多年且已经占据国内HEV车载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市场半壁江山的科力远(600478)业绩亦加速释放。
混合动力并非过渡,将在技术成熟背景下迎来长足发展
6月24日,2021第六届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云集了多位汽车行业专家、各大车企高管和众多零部件企业技术人员,聚焦混合动力及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在场人士一致认可的是,混合动力是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最有效的技术路线,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为行业重要指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35年我国传统动力汽车要全部实现混动化,以助力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届时混动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50%。
目前,混合动力技术作为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成为各大主机厂开展先进动力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国内主流车企已经一致认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性,并已形成技术储备。在油耗及碳排放压力下,自主品牌在发展纯电动的同时,也在混合动力领域不断发力。市场预计,在今年底到明年初的这段时间,会有多款搭载自主品牌全新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上市。
央视专题节目介绍,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混合动力不仅拥有良好的驾驶体验,还在维修成本、节油、低碳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以紧凑型汽车为例,一辆紧凑型汽车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0-210克。如果按年行驶2万公里来算,一辆节能50%左右的混合动力汽车,能减少排放2吨—2.1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这辆混合动力汽车一年可节约800升到900升汽油,既降低了油耗,又保护了环境。基于我国复杂的工况和不同的市场需求,混合动力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和纯电并存,并不断发展。
技术的发展,政策的转向,加之国家双碳目标让混动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合动力将处在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作为丰田HEV业务重要合作伙伴的科力远,紧随行业步伐,将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数据显示,2020年,科力远参股公司科力美的HEV车载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31.33%;湖南科霸、常德力元的电池材料实现销售收入合计约6.73亿元,同比增长54.35%。
行业景气持续,产能释放推动业绩增长
科力远动力电池及材料已全面进入丰田供应链体系,是丰田HEV在华唯一的本土供应商。公司紧抓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机遇,HEV配套产能规模仍在继续提升。公司表示,2021年HEV用泡沫镍、电池极板以及动力电池三大产品将扩增至48万台套/年。
今年一季度,受益于公司HEV车载动力电池配套产业链产能释放与销量提升,科力远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2021年一季度科力远实现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大增61.82%;实现归母净利润1,169.7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混合动力汽车产业链高景气度,科力远近期股价表现也十分亮眼,6月份两度涨停。截至7月6日,科力远收盘价为5.78元,自6月份以来的一个多月股价已经大涨45.59%。今年以来,科力远股价较2020年末的4.90元上涨21.17%,走势相比大盘也是大幅领先的。
科力远子公司湖南科霸表示,今年5月,极板第三期扩产项目正式量产出货,总产能增长至36万台套/年,订单交付能力提升50%。极板订单交付量在一季度达到7.7万台,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48%。三期的产能利用率也将在快速实现满负荷,从而有效缓交付压力。
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20年全球混合动力车型市场占比将快速提升,预计到2040年将占据30%的市场份额。混合动力的长足发展已成为当前汽车产业主流趋势,随着科力远HEV动力电池及材料产能加速释放,公司必将进一步提升其业绩增长确定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