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李稻葵:自主创新绝非排斥外企 减碳就是减成本
2021-05-26   记者 王奇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疫情影响的恢复期,我们需要静心仔细研究未来有哪些新变化、企业如何布局长远发展。”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2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七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上,围绕“‘十四五’经济重启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表主题演讲。

李稻葵认为,在“十四五”规划中,有三个“亮点”值得关注:第一,强调“创新”,主要是解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但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外企,在华的很多外企跨国企业,都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欢迎包括外企在内的所有企业基于中国经济不断创新,甚至把国外的一些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引入中国。”

第二,强调“安全”。“‘十四五’规划中很多约束性、指引性的指标里增加了‘安全’。”李稻葵认为,“安全”既有能源安全、资源供给安全,也有供应链安全,因为安全和发展需要统筹考量。

第三,强调减碳。“未来5年,减碳力度可能还会加码。我们不仅要搞好中国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也希望为全球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减碳就是具体体现。”李稻葵说。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发展对于整体经济而言至关重要。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李稻葵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住“十四五”期间科技进步和科技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很多传统业态可能进一步被颠覆,企业要提前布局。李稻葵分析认为,挑战可能来自三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深化;二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化;三是生命科学进步。

二是做好减碳。在李稻葵看来,现在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电、煤、原油等资源,并未充分考虑碳排放成本。“我认为‘碳税’早晚会来,即便不来,碳的‘影子价格’一定会出现。”他建议,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将碳排放成本考虑在内,“减碳就是减成本。比同行的总成本低,才更有竞争优势”。

李稻葵同时提醒,“终端电气化”“发电绿色化”是实现减碳的两个重要途径,这一过程同样会带来一系列产业变革。

三是关注产业重新布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每个国家都在思考如何让本国的供应链变得更安全、考虑重新布局产业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去全球化。”李稻葵说,“在一定程度上,全球产业链会变得更加局部化,各国或主要地区可能会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这与‘十四五’规划‘强调安全’的内涵是一致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893份公告换不来一个真相 康弘药业重大事项信披“挤牙膏”

893份公告换不来一个真相 康弘药业重大事项信披“挤牙膏”

多位专业律师表示,康弘药业相关信息披露构成重大遗漏,公司涉嫌虚假陈述,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理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流量引导 城市消费业态悄然转型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