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社区商业的影响(2020)》研究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社区商业各业态推动了生产生活的快速恢复,销售额在受到短暂冲击后迅速调整,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报告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基于蚂蚁商业联盟55家成员企业共计4000余家门店的零售商品大数据以及全国154家社区商业企业和门店的问卷调查数据而成。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社区商业作为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在为居民消费者提供服务、引导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超市、便利店等社区商业主体不仅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保障居民米面粮油和生鲜食品等基本需求,还协助社区行政部门执行配送、服务孤寡老人等社会服务工作,为我国生产生活的快速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此次疫情对中国社区商业的影响非常大,各业态的经营业绩在受到短暂冲击后迅速调整,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各业态的增长态势放缓。以社区超市、社区便利店、大卖场、食杂店和医药保健店为例,疫情发生之初的2020年1月份,除医药保健销售额增长率有所下降外,其余业态销售额环比增长率均在不同程度上大幅增加;疫情严重时的2月份各业态销售额环比增长率均大幅下降,到3月份各业态的销售额增长率又均有所回升;4月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业态的销售额环比增长率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