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证监会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引发了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对此,6月28日晚间,证监会网站发布“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称,已关注到媒体报道,证监会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券商牌照意义何在?对银行业务将产生什么影响?对普通投资者又有什么影响?就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进行回应。
6月27日,《财新周刊》援引权威人士消息称,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
事实上,近年来,金融业能否混业经营一直是业内热门话题。早在2015年,证监会就曾公开表示,正在研究商业银行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券商牌照的制度和配套安排,但政策落地尚无明确时间表。2015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研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交叉持牌,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
去年11月,证监会答复《关于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确保金融安全的提案》中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打造航母级头部证券公司,促进证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打破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壁垒
那么,获取券商牌照,将会给银行带来什么影响?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若获得券商牌照,意味着能直接进入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市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也能满足客户多方位的融资需求。“很多客户既有贷款需求,又有IPO、增资扩股等权益类服务和产品需求,有了券商牌照,银行就能满足上述全部需求了。”他说。另外,获得券商牌照后,银行的收入结构也将更为多元化。
短期内对银行业绩影响不大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放开券商牌照,短期对银行业绩影响不大。2019年国内证券业净利润1231亿元,同期商业银行净利润1.99万亿元,证券业净利润仅为商业银行的6.2%。由于商业银行净利润规模较大,短期内,放开券商牌照对银行业绩的影响不大。中长期看,放开券商牌照给银行带来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提升非息收入占比,降低息差依赖。
完善银行客户服务体系
国信证券金融团队认为,银行获取券商牌照后,对自身影响可能更多是间接体现。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后,更多地是完善服务客户的手段,目前不少银行提出“商行+投行”的竞争策略,有了券商牌照之后,可以更加方便地服务客户。从数据来看,投行业务可能更多作为一种竞争的辅助手段,而其直接带来的利润是相对有限的。
同时,这一消息也引发广大投资者高度关注。“未来一旦银行进入券商市场,市场供给就更多了,普通投资者可选择的产品和服务也更加多样。银行系券商的产品和服务也将具备自己独特的特色,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需求。”董希淼说。
主营和证券业务需风险隔离
不过,专家也指出,银行系券商的发展也将面临诸多挑战。董希淼表示,未来的银行系券商,其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体量大、资金实力强,其机构网点多、存量客户也较多。但其劣势在于银行长期是从事债权融资业务,但是对股权融资业务不熟悉,上述二者区别很大。董希淼说,银行在权益类业务方面长期也缺乏人才储备,存在一定人才短板。
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主营业务与证券经营业务之间要做好风险隔离,构筑牢固的“防火墙”,减少金融风险在不同业务、机构之间蔓延。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基石,其稳定性对金融业至关重要。做好风险隔离,既有助于证券经营业务积极创新,也有助于商业银行业务稳健经营,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