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报告2020》:未来要形成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中国发展报告2020》:未来要形成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2020-06-12 作者: 记者 金辉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6月11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召开《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线上发布会。报告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主线要围绕“治理”展开,坚持分类指导和动态调整的原则。要形成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如积极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发挥“银发经济”作用,如推动科技创新在养老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最高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接近30%。大规模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治理都将产生挑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表示,虽然挑战和压力空前,但人口老龄化也带来新的转型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当前需要积极、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人口老龄化,通过政策选择来扬长避短。

报告认为,人口老龄化既有挑战也是机遇。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既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又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积极、科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构建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形成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如积极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发挥“银发经济”作用,如推动科技创新在养老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此外,老年人的人力资本开发潜力不可忽视。

报告作者、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是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政策主线要围绕“治理”这个关键词,我国制度优势可以为推动形成老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基础。此外,他表示要改善人力资源供给,开发老年人力资本,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高老年人健康的水平,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和社会参与。

报告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冯文猛指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最终方向是建成年龄友好型社会。他表示,未来十年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在此阶段要服务于分阶段走的现代化战略大局,主动适应、集中引领。他认为,政策发展要坚持分类指导和动态调整的原则。老年人群规模巨大,在城乡、地域等维度上存在显著不同,政策举措需要根据城乡、区域、性别、教育水平和老年人健康状况等特征加以分类,根据不同人群需求特点设立政策目标。制度建设需要坚持动态眼光,根据不同时期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大数据预测两会后中国经济新“风口”

大数据预测两会后中国经济新“风口”

在不断涌现的新机遇之下,中国经济将迎来哪些新“风口”?记者走进十余家大数据企业,从生产、消费、市场、就业四个维度进行了调研。

·创业板注册制吹响改革“集结号”

电信央企跑出5G“加速度”

电信央企跑出5G“加速度”

2020年是我国5G规模商用的关键之年,年内有望建成5G基站超60万个,同时面向个人信息消费、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领域突破更多创新应用,推动5G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抓住冬奥机遇首钢园区加快“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