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全面开建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闵行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全面开建
国盛闵行健康智谷落地南滨江地块
2020-05-15 作者: 崔松鸽 来源: 闵行报

    2020年5月9日国盛闵行健康智谷签约启动仪式落地,标志着闵行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开发建设的全面启动。健康智谷占地95亩,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集聚智能医疗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规划建设五大前沿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20亿元,预计年产值达25亿元。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区委书记倪耀明和上海国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寿伟光为国盛闵行健康智谷项目启动揭牌。

    链接丰富的上下游资源

    当日的启动仪式上,健康智谷与多家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及意向合作企业完成签约,其中包含4家高校科研机构、4家产业金融机构以及12家意向合作入驻园区一期项目的智能医疗相关企业。

    项目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闵行区双重政策支持,采用“基金+产业+基地+智库”模式聚焦精准检测、智能医疗器械及软件、创新治疗技术等三大前沿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产业生态圈,链接丰富的产业上下游优质项目资源,形成智能医疗产业集群;同时计划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五大前沿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智能医疗领域专业技术服务体系;此外还将结合健康智谷产业生态资源,为企业提供包括投资基金、专业技术服务、政策支持、产业化平台等全方位支撑。

    规划建设的五大前沿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将联合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上海交大药学院、华东师大生命科学院等相关机构建设生物样本库、大分子药物CDMO中试研发、创新治疗技术研发、医疗机器人训练中心等平台,提供系统化专业技术服务。

    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闵行区将生物医药产业定位为4+4重点产业之一,突出全产业链整体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进了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的加速集聚,标志着闵行地区南滨江区块集聚智能医疗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预示着闵行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开发建设全面开启,前景可期,闵行将全心全意支持助力企业发展,为项目提供良好环境和优质服务,实现共赢发展。

    智能医疗应用领域广泛

    上海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按功能布局基地划分12个地块组团,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12个地块中除社会租赁房和规划中的高端商务酒店外其余为研发用地,健康智谷为研发一期。 智能医疗到底智能在哪里?“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医疗机器人,读片的、治疗的、服务的,医院里给药,哪个病床什么时间给什么药,又快又精准”,国盛董事长王备军介绍,此次签约的企业中有家北京的企业,“做头颅手术,很精密,包括安装心脏支架等等,原来都是人工,将来会慢慢变成机器操作,提高精准性,跟医生经验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健康”。

    不仅诊断治疗,就检测来看,“过去做胃镜检查,病人要插管、要麻醉,现在胶囊大小,口服半小时后可以很清晰地发现问题”,天亿副总王晓军称,居家场景、睡眠检测、状态检测等都可能转化成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检测出健康或亚健康,对某些疾病的特异症状信号及早发现。

    疾病预防方面,“以糖尿病为例,通过对全国几千万份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哪个季节哪个时段哪个诱因导致数据变化,可对早期糖前病人量身定制进行个性化干预来逆转疾病发生的趋势,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形成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王晓军说,目前正在跟交大合作,利用先进的物理检测技术或化学试剂诊断技术,过去测不出来的数据现在也能测出来。

    “健康智谷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由专业运营公司为企业服务,产业载体设计完全跟企业对接,未来希望培育更多智能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持续推动上海智能医疗产业创新升级。”王备军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墓地乱象为何“久治难愈”?

墓地乱象为何“久治难愈”?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从根本上整治墓地乱象,需要加强部门联动,探索第三方暗访、评测等手段,加强对殡葬服务机构经营服务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

·稳投资新局:老基建“补短板” 新基建“扩乘数”

“基层科长”难管“国企厅官”

“基层科长”难管“国企厅官”

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发现,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央企一直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先行者,但少数央企仍存在环保履责短板;另外,基层也存在“科长管厅长”等执法困境。

·五年成效显著 中白工业园协议投资总额近1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