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不仅中国制造等“硬功夫”走出国门,中国标准等“软实力”也扬帆出海,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
刚刚过去的2019年,依托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速铁路的实践,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铁二院”)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严寒地区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研究》结题,为俄罗斯莫喀高铁设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为形成严寒地区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系统成套技术和标准奠定了基础。
“这也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积极尝试,协助俄罗斯建立高铁标准的一次重要突破。”中国中铁首席设计大师朱颖介绍说:“不是简单的标准输出,而是把我国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俄罗斯本土特点相结合的新标准,实现共赢与提升。”
这仅仅是一个案例,《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标准国际化受到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纲要、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均提出要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
中国航天根据我国在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以及印尼、老挝、委内瑞拉、泰国等合作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运行过程中的标准化需求,配套编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产品与信息管理技术要求》等相关技术标准;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作用在东盟国家成效显著;我国跨境物流服务标准走进中亚11国……
作为中国“新名片”,中国中车也将中国标准“走出去”纳入集团重要的战略规划。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高铁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运输能力强,整体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世界领先。中国中车已经开始面向国际市场系统性输出“中国方案”。据他透露,中车打造中国标准的实施策略是聚焦优势、三步实施。第一步,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快速提升产品和技术进入全球市场的能力;第二步,攻克核心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形成优势,成熟一个制定一个,打造自己的标准;第三步,由点到面,形成领先的整机标准体系,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实现中国标准国际化。
截至目前,中车产品已出口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6月,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成立意大利现代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2019年9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向匈牙利提供两种型号“火车头”,满足欧洲货运铁道“七国认证”标准。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刘化龙说。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标准在国际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标准向国际推广仍任重道远。“我们对中国标准应有足够自信。”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适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是实现技术、产品和服务输出的最有效方式。但必须看到,标准竞争仍是核心技术硬实力的体现,美、日、欧等标准有其历史优势,在市场上已形成体系优势,我国标准制定和输出想要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一方面要实现自身质量与技术含量提升,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落地转化。另一方面,技术之外的配套工作也要加速完善,特别是需要充分尊重他国文化,与他国形成互信。
胡适强调,标准的输出不应该是强硬的“粘贴复制”,而应综合考虑到当地经济、文化、政治因素,基于未来发展以制定融合标准。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桥梁与纽带,实现双赢。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标准向国际推广,很多时候靠的是单打独斗,“独木出海”,这就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同造船”。中国标准要想在海外得到广泛承认,需要突破一些制约因素,比如语言、文化、制度、法律等。
标准走出去,设计能力是尖兵,应用是基础。中铁二院在这一方面思考较多,他们多年持续进行中国技术标准的翻译,在多个海外项目中反复比较工法、规格和效用,还和其他国家的设计研究部门共同编写出版双语技术专著,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织技术培训,在应用中发挥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合作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