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将于今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
作为支撑“放管服”改革的“两翼”工程,“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目前已到了攻坚阶段。抓紧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主要目标就是支撑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加快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主要目标则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支撑“一网通管”。
7月4日至5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工作部署暨集中培训会在合肥市举行。吕华宁 摄
“两翼”齐飞支撑“放管服”改革
据介绍,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其一,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要将全国一体化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作为优化政务服务和创新政府监管的新方式、新渠道、新载体,力除烦苛之弊、大兴便民之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其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是充分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国一体化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作为支撑“放管服”改革的“两翼”,目标就是要让“放”更到位,“管”更精准,“服”更高效,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政务服务和更加公正的市场监管,为进一步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三,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有效手段。全国一体化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通过统筹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全面支撑信用监管、精准监管、协同监管,目标就是要有效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为打造便捷高效、稳定透明、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发挥关键作用。
其四,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是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力支撑。全国一体化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将互联网思维贯穿于政府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的全过程,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政府治理模式的重大创新。“互联网+”让数据多跑腿、干部迈开腿、群众少跑腿,目标就是要推动实现权力运行更加透明、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市场监管更加公正、社会治理更加有效,是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支撑。
全国一体化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根据相关要求,今后一段时期要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确保全国一体化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今年9月上线运行。各地区各部门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进度,聚力于加快推动平台联通对接、加快完善地方部门自身系统、加大数据共享力度、加大资金统筹保障力度、抓紧建立问题清单制度、不断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通报制度和鼓励地方部门大胆开拓创新等八个方面。
“一网通办”大范围推广条件基本成熟
近两年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的部署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完善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为“一网通办”奠定了扎实基础。
到目前为止,作为实现全国“一网通办”总枢纽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主体功能建设已完成并开始试运行,初步具备统一的身份认证、事项管理、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数据共享等能力。截至目前,全国32个省级政府和40余个国务院部门全部建设了自己的政务服务平台,并初步实现了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全面对接。在更大范围推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总结前期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有五个突出亮点:一是在推进“一网通办”时坚持制度创新。不少地区通过构建“数据+业务”双轮驱动的管理新机制,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协调机制。二是在建设一体化平台时坚持统筹推进。由国办牵头,通过打好“组合拳”,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实现了各地区、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从“独唱”到“合唱”,从分头建设向集中管理的转变。三是在实现数据共享时着力破解难题。以政务服务数据整合共享为抓手,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标准,推动系统通、数据通、用户通、证照通、业务通,着力破解了影响“一网通办”的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调难等“卡脖子”难题。四是在深化应用时坚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高频事项为重点,坚持流程优化、业务创新,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环节多、跑道多、收费多、材料多的“四多”,进一步实现了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的“四减”。五是以移动政务提升服务成效,从“线上”到“指尖”,APP、小程序成为政务服务的新平台、新支点,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群众办事的载体和渠道。
据了解,为加快推动实现“一网通办”,有关方面将在近期着重再推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再推动一批政务服务数据实现共享;二是再推动一批高频电子证照实际应用;三是再推动一批事项跨区“一网通办”;四是再推动一批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出台。此外,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还将充分发挥移动端“轻、便、易”的优势,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建立健全以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为导向的网上政务服务“好差评”指标体系,以企业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含金量。
“一网通管”系统建设与对接加快推进
据了解,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始终坚持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
该系统主要是通过统筹建设联接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发建设统一事项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统一风险预警、统一业务协同、统一投诉举报、统一门户服务、统一评估评价等“七个统一”的能力,实现规范监管、精准监管,联合监管、监管全覆盖和监管的“监管”。
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已初步完成了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主体功能建设;编制完成了一张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基本摸清了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事项底数;印发了地方部门亟须的第一批“互联网+监管”标准规范;推进地方部门系统建设和对接。
为保障今年9月实现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在下一阶段,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将按照“迭代开发、持续完善”的原则,加快系统建设开发进度,不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按时保质完成系统建设任务;全力推动地方部门系统建设和数据对接工作。推动实现地方部门系统全联通,监管全覆盖。在前期已发布的第一批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管理、安全、运维等标准规范;抓紧研究建立“互联网+监管”业务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展风险预警、信用监管等业务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等,创新监管制度,优化业务流程,为有效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切实发挥系统效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