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观点汇丨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专家怎么看?
2019-03-12 作者: 唐朵朵 来源: 瞭望新媒体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后引起大众关注。10日在京召开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生活圈学术研讨会”上,相关专家和业界人士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建设展开讨论,其中,“科技协同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机制体制创新”等词汇被频繁提及。瞭望新媒体提取部分观点如下,以飨读者。

  【国际比较视野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何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对比了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的情况,在他看来,可从以下几点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最多,这客观上增加了协调难度。

  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水平和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差距较大,发展空间很大,内部需要建设和发展的地方多。

  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地位能级差不多的大城市,而其他三大湾区都只有一个中心大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中央政府统筹布局下的区域合作,有自下而上的需求,也有自上而下的推动。

  湾区的合作要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需要。实现湾区的建设和整个中国的国土空间优化布局有关系。

  湾区发展并不是和中国其他地方割裂,而是要更好地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比如,大湾区在泛珠三角地区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我们是在规划和市场共同作用下实现内部深度分工合作。一方面我们发挥市场作用,另外我们的规划也起到引领作用,甚至是推动作用。”

  要建设一个和谐而有活力,相互竞争又能实现社会团结的地区。纽约湾区1%和99%的关系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情形。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应有何作为?】

  侯永志: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

  侯永志认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协同推进科技创新。

  十九大强调强国建设,这包括经济规模、结构,生产工具等等。国内目前有很多成就,但从强国建设角度看,最大的短板就是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包括上游基础产业不够强,其背后是创新能力不强,所以要将创新驱动作为重要的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版图中有机又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板块如何应对技术革命,不仅影响自身发展,而且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整个中国的发展。因此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协同推进科技创新。

  黎友焕:考虑嵌入硅谷科技创新的产业链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在调研硅谷后发现,当地正在引领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但硅谷创新型企业都离不开中国两个城市:信息化离不开宁波、科技创新离不开深圳。“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否嵌入硅谷科技创新的产业链?”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看,在经济规模和现有创新资源环境方面,当地有能力承接下一波的科技创新:湾区有2万家国家级的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国际专利增加了将近60%;仅深圳就有1万多家国家级高薪技术企业、3万多家科技型企业;广州汇集了全省80%的高校,近120万人在校生;香港有完善的国际化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和知识产权。

  黎友焕介绍道:“我在硅谷的时候接触这些创新企业,很多人都说,原来对深圳不了解,现在离不开深圳。”发明变成产品要经过孵化、做样品等过程,在硅谷做样品只能找大企业,而在珠三角做样品的时间和成本是硅谷的1/15。

  目前,“硅谷创新,深圳孵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但是“硅谷发明,深圳转化”的这个苗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硅谷的一系列科创服务机构为了强占先机已经到深圳来了;很多高科技人才现在频繁的来往于深圳和硅谷,但真正留下来的人不多;广东已有很多企业在硅谷设立了技术开发中心。

  接下来,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要咬住前沿技术,尤其是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不放松,并利用现在机会推动整个湾区的技术创新,直接嵌入硅谷产业。

  郑宇劼: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重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认为,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任务是建设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主要抓手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支撑是使大湾区成为继北京、上海、合肥之后的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近期最关键的突破点,是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和深圳光明科学城的建设。

  周博云: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生活圈已初步成型

  微信公关总监周博云介绍,从广东到港澳的所有交通方式,都实现了微信支付的覆盖。交通、餐饮、零售、百货、超市、便利店、景点、医疗等多种场景的智慧生活体验也正由广东向港澳地区辐射。最新数据显示,内地微信用户今年1月份在香港和澳门的跨境支付日均笔数,分别为去年同期的3倍和10倍。

  在办事方面,粤省事小程序开设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专题,包括了各类车辆业务(商务车、公务车、租赁车、货车)的办理,和各类进度查询。通过共享数据和电子证照,便利了大湾区居民的出行。出入境办理方面,截至2019年2月末,微信城市服务中广东省使用过出入境业务服务的累计用户数超过1300万人。大湾区内的互联互通正有序推进。

  【大湾区下一步应当如何做?】

  侯永志:建设强有力的协同发展机制

  侯永志提出,有三点需要:怎样制定高质量的合作政策;政策要尽可能地细致化;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协同发展的机制。

  关于制定高质量的政策,比如大湾区发展涉及三个基本内容,经济要繁荣、社会要公正、环境要优良,如何看待三者的关系,谁在前谁在后,设计者会影响政策想象空间。因此高质量政策本身,从设计政策体系要好好考虑。

  城市群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政策协调,涉及人口、住房、土地、商业等诸多内容。对不同区域,需要重点协调的内容不一样,比如住房政策问题,成熟的城市群要考虑老居民住房问题,正在崛起的城市群人口在增大,要考虑如何提供更多优质的保障性住房。这些规划怎么落实,政策必须细致。

  关于建立强有力的协同发展机制。实际上,一系列的区域发展合作规划被提出,接下来的命题是如何落实规划,此外,在各地合作实践中也提出了许多需要协调的政策议题,有需要共同落实的具体想法。比如,具体像城市轨道、城际铁路建设的问题,涉及到城市之间怎么连接,包括断头路的问题谁来解决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不是为了取代市场,是为了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市场失灵在哪个领域最突出?可能在区域发展里最突出,平衡区域发展往往需要政府去做很多的工作。

  其次,建立协调机制也不是为了替代现在的治理格局、治理架构,而是在现在的治理架构下一起研究问题。

  这个机制本身是多层次、多元主体参与的。所谓多层次,比如三地政府之间的沟通,除了广东、香港、澳门这三个地区需要沟通的机制,可能在内地9个城市需要一个机制;多元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要参与,社会组织、企业也要参与。比如,纽约、新泽西和康涅狄格三州,他们有共同的港务管理局,当然港务管理局并不是政府,而是一个企业,还有交通管理局、基础设施建设银行,都是来解决具体的协同工作的。

  黎友焕:深圳、香港、广州发挥各自优势

  对深圳来说,要把“硅谷创新,深圳孵化”的局面做大做强。与产业园相比,深港结合部更适合建特大型孵化产业园,吸引更多中介机构到科技产业园,并打造“永不闭幕的高新技术转化推动会”。

  对香港来说,发挥区别于内地、深圳、珠三角的几个优势。首先,香港有很多技术走在世界前沿,过去,很多创新不是拿到深圳孵化,而是拿去硅谷,现在应该扭转过来,把已成为全球高端的高新技术企业做一个产业的策源地;其次,发挥香港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再次,香港在金融、评估、会计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最后,香港的环境和研机构更好吸引国际人才。

  对广州来说,首先借助高校和研究机构优势,应该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要为未来的湾区提供人才的输送;其次,建立灵活的转化机制。

  湾区尤其要推动各地成建制机构化的引进世界前沿的技术团队,也要推动更多的广东技术企业到硅谷去,最终形成产业链。

  郑宇劼:当前要补的短板不来自市场

  郑宇劼认为,深圳最迫切的问题是破解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的障碍;最关键的问题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最基础的问题是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这三个问题是目前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抓手,而且这三大问题都特别需要强化深圳和港澳地区的合作。

  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当前要补的短板不来自市场,湾区企业充满活力,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已挖掘足够的能量,目前需要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此外,郑宇劼提出大湾区协同创新需要一个统筹机构,该机构应该包括政府和社会力量。目前如何扩大社会参与面临很多难题:例如,湾区大学事项如何让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操作,香港高校在内地办学的自主权是否可以拓展;再例如,社会资本参与大湾区的基础研究,是否在金融等方面可以创新。

  陈海权:打造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

  暨南大学教授、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陈海权提出,大湾区创新要素流动的重要一块是物流的融合。

  他表示,制度创新是目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关检的互联互通,从国际国内实践来看,关检的互联互通是经贸融合最重要的手段。

  同时,模式创新也很重要。在跨境电商领域,深圳、广州扮演分拨中心角色,香港做服务贸易的节点,他们之间能够实现较好的错位发展态势,形成了互补的模式组合。

  陈海权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突破口,首先要解放思想。目前大湾区最大的问题,要打破习惯或者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而且,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打造需要漫长的过程,既要有高度,也要脚踏实地地推进。

  此外,市场推动才能真正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形成错位发展和协调创新。

  他还提出,建设大湾区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国家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全新的使命,是“一带一路”重要的门户枢纽,除了湾区内要素的流动以外,还有内优外联的协同。

  在物流板块、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为什么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来牵引这个时代的发展?事实上就是希望在整个全球价值链当中重塑价值链条。看发达国家的重点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城市正是以流通为中心,带动全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飞速转动,执全球经济之牛耳。全球迎来新的时代,是供应链竞争的时代、全球价值链重塑的时代,而不是简单的物流。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融合的创新路径之一,就是要打造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融合。

  本次学术论坛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长平经济论坛联合举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科创板规则亮相 资本市场开启新篇章

科创板规则亮相 资本市场开启新篇章

2018年以来,资本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推出的重大改革。

·消费升级 企业积极布局特色生猪市场

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加速推进

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加速推进

业内人士建议,改革的配套措施有待跟上,要加快建立起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国家电网2019年计划发展总投入59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