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领域宽、范围广,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吸纳社会就业人口、稳定经济增长上作用十分突出。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环境下,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其在稳定社会就业的作用。
生活性服务业是社会就业的稳定器。生活性服务业劳动密集程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生活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其中,旅游管理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8%,家庭服务同比增长32.2%,护理机构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快递服务同比增长21.4%,专科医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4%,均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应该看到,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反映出居民的生活质量。近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过去十年居民时间分配发生较大变化,睡觉休息和用餐时间增加,有酬劳动时间减少,居民家务劳动时间减少,休闲健身时间增多,这些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也给生活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目前,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整体缓慢,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范管理、质量参差不齐、运营成本较高、社会认知较低等问题值得关注。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生活性服务业属于传统服务业,增加值不高,管理难度大,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发展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生活性服务业上往往行政资源投入不足,服务业态布局不合理,档次比例不协调,无序建设较为突出。二是缺乏规范管理。生活性服务业门类较多,就业人员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行业性的规范;而政府行政管理权分散和交叉,导致社会管理成本较高。三是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生活性服务业没有上岗服务门槛,也没有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特别是在服务质量监督和惩治体系上发展缓慢,导致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在不同门类、不同城市、不同客户群上差异较大。四是运营成本较高。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成本是房租和人工成本。近年来,随着城镇房价快速上涨,经营场所房租也呈现出上升态势,人工成本同步上涨,影响到行业盈利提升。同时因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行业过于集中扎堆,导致同业竞争激烈,减少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空间。五是社会认知较低。家政服务业、美容美发、废旧回收等生活性服务业,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支持行业运转,本地居民鲜有涉及,城镇下岗职工宁愿接受政府救济也不愿从事这些行业。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是稳定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综合来看,未来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形成企业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运行格局。企业要切实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质量,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挖掘用户需求,探索发展服务新业态;推动行业协会建设,制定服务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制止不正当竞争,推动行业稳健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区人口集聚特点与优势,研究发展符合本地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的生活性服务业子业态,同时要加强行政执法,保护守法合规企业权益,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企业;社会公众也要加强质量监督,引导生活性服务业诚信经营,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