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昌硕故居
2017-12-20 作者: 徐聪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吴昌硕(1844-1927),安吉鄣吴人,是晚清民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吴昌硕故居为四合院式的清代早期建筑,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原有建筑大部分被毁,仅影壁及大院东侧的两进房屋保存较好。现存建筑占地面积1263平方米,包括堂屋、东厢房、金石馆、艺术碑廊、后花园等组成部分,其中东厢房232平方米,为太平天国战乱后吴昌硕与父亲返乡时所重修。

  前进平屋为生活辅助用房,所用梁柱较为粗大,是吴昌硕父子利用了战乱中被毁主房遗留下的建材。从考古角度来说,后进的楼屋才是吴昌硕家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屋。穿过中门,跨过一个小天井,便是后进的三间主楼了。东侧为吴昌硕及其弟兄的卧室,西头则是吴昌硕诞生地。

  客厅位于堂屋正中,落地长窗排列于前,日光透过窗栅洒落于青砖地面,使整个客厅十分敞亮。暗红色桌椅,摆放得井然有序。堂上悬挂着一幅明代画家周臣的《柴门读书》图,两旁是辛甲公撰写的一副对联:三径苔纹新点缀,一池墨浪旧生涯。

  二楼依次分布三个房间,自楼梯而上迎面便是吴昌硕的书斋。一束光线从窄小的窗户射入,正好将书桌上的文房四宝和刻刀、印石映照得清清楚楚,少年时代的吴昌硕经常独处窗下专心致志学习刻印。

  从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故居历经3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和8次保护性修缮。一座精致典雅的三孔石拱桥和桥下半月形的“荷花池”重见天日。上海复旦大学沈祖明教授考察后断言,从方砖墙和天井的构造、形貌来看,故居大院的建筑工艺和档次是江南罕见的。大部分原有建筑已经毁于太平天国战乱中,据已清理出来的三个天井、两堵影壁和排水暗道的分布来推测,整个大院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至2500平方米,约有2-3道砖石门楼,至少有3-4进的房屋,主楼前有宽敞的庭园。

  2004年起,陆续在故居内修建了昌硕艺术碑廊、古鄣讲堂、金石馆。

  2015年,鄣吴镇政府再次对吴昌硕故居进行全面修缮提升,全面还原建筑风格本貌,真正复原当年的生活场景和意境,深入挖掘并系统呈现遗址的历史、人文、建筑、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2016年,吴昌硕故居遗址修复项目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造船大国“大而不强”亟待转型破局

造船大国“大而不强”亟待转型破局

随着国际油价下跌,国际海工装备“寒冬期”接踵而至。今年以来,国际海工装备市场乍暖还寒,我国海工装备企业仍在寒冬中挣扎。

·3万吨垃圾何以被抛入长江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家装“全流程陷阱”防不胜防

由于家装消费专业性强、家装市场无序竞争等原因,消费者频频掉入家装陷阱,家装市场究竟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