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凯恩斯的预言为何落空
2016-10-19 作者: 巴蜀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梅纳德·凯恩斯作出过的两大预言,一对一错。科学管理思想在20世纪初被大量应用于生产,流水线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产能,自动化成为现代化工业一种不可能逆转的趋势。凯恩斯的第一个预言就是,这将产生一种“技术性失业”的趋势,即程度越来越深的自动化,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消失。

  “技术性失业”的预言曾引发过强烈怀疑,因为在二战后,西方世界连同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创造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繁荣与相对较为充分的就业所并存。这能说明凯恩斯的预言落空了吗?毫无疑问,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技术驱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像后来几十年那样明显,特别是当时尚未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亚非拉大陆拥有可观的增长潜力,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因而技术创新与就业增长的并行发展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可行的。但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凯恩斯的预言开始逐渐应验,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来,工业和服务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迅猛增长,大批量的侵蚀原先向人类劳工供给的就业岗位。

  凯恩斯的另一个预言是,技术性失业对于人类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因为工时的大量减少,人类将得以从工业经济时代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时间去追逐艺术、爱和知识。某种意义上,凯恩斯向人们描绘的未来图景,接近于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拥有很高的物质文明水平,可以实现按需分配。

  这后一个预言被证明落空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荣誉教授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和他的儿子、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哲学讲师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在合著的《金钱与好的生活》一书中就指出,凯恩斯很大程度上低估了生产率的增长,同时也低估了全球人口在相对安定环境下的增长,这使得技术创新效率、生产率大幅增长带来的工时下降(闲暇时间增多)的预测失准。更大的问题是,在相比前几辈人拥有更多财富、获得了更好生活条件的当代人,并没有像凯恩斯预估的那样,选择减少工作时间去享受更多的闲暇,恰恰相反,当代人的工作投入和辛苦程度很可能比凯恩斯预言时的一代人更高。

  斯基德尔斯基父子解释说,凯恩斯(以及马克思)没有区分清楚“欲望”和“需要”。需要是对获得良好生活的客观要求,数量上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可以认为,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绝大多数人早就过上了凯恩斯界定的良好生活,但“欲望”是心理层面的,跟需要完全是两回事。

  这就是说,人们想要的太多,来自于欲望的驱使,而不是需要。这种情况下,无论技术和生产率的增长创造多高的产能,都很难达到凯恩斯预期的满足人类总需求,恰恰相反,还可能让人更加不满足——归根结底,人们关注的、想要的,愿意为之付出辛勤劳动或投机努力的,叫作稀缺性,这很可能与需要无关。

  经济学家蒂伯·西托夫斯基1976年就出版过一部《无快乐的经济》,将人们不知足、追逐稀缺性的原因,归结为“坐立不安”,即我们总是厌倦已经拥有的东西,就像是身体痒需要抓挠一样,必须用更多的、新鲜的、稀缺的东西来缓解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抑制并解决这样的症候,可以认为,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推进,即便公共福利政策能够解决人的基本需要,但技术性失业仍将使得人们失去主动追逐稀缺性的能力,这必然会成为更多痛苦的来源。

  《金钱与好的生活》一书就此提出了深刻的反思。斯基德尔斯基父子追问指出,当代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一个追逐稀缺被视为正常价值取向的社会,是正常的吗?这种错误的认知准则和行为方式,究竟来自何处?

  其实,凯恩斯本人就曾为上述追问提供过解答。近代之前的乌托邦设想,都充分反映出人们对于闲散和舒适生活的渴望。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再到工业革命,从过去的所谓蒙昧时代到文明理性的时代,贪婪逐利的取向已经不再为人不齿,相反,经济学家开始为这种取向辩护。斯基德尔斯基父子回溯18-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工业经济和经济学将之前人们长期适应的需要,扩大解释为欲望,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提高产能,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则重塑社会文化和心理,鼓励消费,刺激人们对物质占有的欲望。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来自欧洲的许多社会学家开始致力于反思过度扩张的资本主义,反思异化人存在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但其反思却并不深刻,甚至主动将人的所有欲望方式,包括打破旧伦理的新型性取向和性道德,都错误地认为是人获得解放而不是加重束缚的方向。

  《金钱与好的生活》一书中回顾了古代欧洲、印度、中国有关商业、财富、金钱与生活、人生价值的观念,指出这几种伟大的古代文明不约而同地建立了带有约束性的财富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丢掉过去的财富观之后,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混淆需要与欲望的消费主义狂热。

  作者努力解析了幸福与快乐之别,援引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们20世纪以来在此命题上的讨论进展,指出幸福包括元素应当由几项客观因素组成,而不能仅仅是所谓的主观感受。作者还讨论了增长与环保关系这一热门议题。按照作者的概括,幸福生活应当由健康、安全、尊重、个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友谊、闲暇七大要素组成,并且需要将公共领域、商业领域妨碍这七大要素实现的制度安排进行优化调整,比如被过度市场化的医疗和药品开发,应当重归为公共项目,又如有机食品同样不能朝着少数人享有的方向,被制作成带有极大稀缺性的奢侈品,而应成为全球农业和食品产业的默认标准。

  人的不知足而导致欲望无穷无尽的因素,基于市场的增长哲学。斯基德尔斯基父子认为,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都应行动起来,大幅减少工作时间,增加闲暇,鼓励人们开展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消费,倡导人们为实现健康、个性、尊重和友谊付出努力;与此同时,要遏制炫耀性消费和奢侈性消费的社会文化,增加相应的税费负担比如更高的奢侈品税,将增加税收部分用于提高水平更高的公共服务;限制广告行业,禁止广告激发消费者的不知足欲念,禁止公司将广告费用列为成本项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省级医改综合试点遭遇“拦路虎”

省级医改综合试点遭遇“拦路虎”

2015年初启动的省级医改综合试点已经从单项改革进入综合改革“深水区”,遭遇利益格局难调整、部门合力难形成、公立医院动力不足等"拦路虎"。

·河北安平:土地档案上演“狸猫换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