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嘉树下成蹊
2016-09-20 作者: 杨天南 来源: 经济参考网

 

作者:杨天南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人世间所有的追求,最终莫过于两个健康:财务健康和身体健康。有了这两样,应该可以说幸福在握了。

  1993年至今,我参与证券二级市场投资已有23年。尽管股市每年都英雄辈出,但年复一年,多少豪杰“雨打风吹去”如烟云般消散。能在股市上“长久地存在”,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句“20年了,我还在”,看似风轻云淡,实则豪气干云。

  自2006年回国,至今已有10年。其间9年,以媒体专栏方式连续记录的投资历史成为一项极具价值的社会实践。2007年4月接受杂志邀请,从“投资理财第一刊”《钱经》杂志到央行旗下的《中国金融家》,撰写每月一篇——“天南财务健康谈”,希望能够证明在股市中,除了赌博之外,也有投资成功的大道可寻,并以在全球选取的七个指数作为标杆。这个无心插柳之举,使我在投资主业之外,无意间创造了另外一项纪录 —— 国内连续撰写财经专栏最长的作家。

  文字的好处在于可以跨越时空,与那些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人不期而遇。尤其能在历经艰难之时,得到勉励与支持,使人常怀“十里春风不如君”的感念与欣慰。当年读书时,有师曾言:好的文章应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今日有幸被人称为“投资界写文章最好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我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我无意间道出了人们心中的话。

  从2007年4月到2015年4月的8年(共96个月),上证综指累计上升21%,专栏投资组合从100万元上升为699万元,幸运地战胜了全球所有7个指数标杆。如果拆解成每个周年计算,相较于道琼斯指数,8次中胜出6次;相较于上证综指,则8次全部胜出。本书记录了这段历程。

  当初为公平起见,杂志专栏设定了一些限制,例如因为每月出刊,所以每月只有一个固定交易日,每年只有12个交易日,所有交易、汇率均以中间价计。考虑到这些约束,加上这八年中有七年半是熊市,这个“戴着镣铐的舞蹈”有如此表现,的确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不知未来是否可以重演。

  翻阅过往,发现有些愿望已经提前实现了,例如在第一年中有文提到“如果每年回报能达到15%,那么我们今天的100万元,到10年之后的2017年可以成为400万元”。

  不过,这光鲜业绩的背后,充满了失误与亏损、套牢与割肉,从来没有精准的预测,也从来没有幸运地逃顶,大部分时光是在危机、打击、折磨、忍耐中度过。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我们几乎在所有的时候都是满仓,并且在很多时候使用了融资杠杆,间或还有些卖空行为。我们甚至还买过一些最终大跌归零的股票,例如贝尔斯登、联合银行等。

  最惨的遭遇当属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我们的投资跌去了65%。股市投资最为残酷的莫过于“涨到你买,跌到你卖”,因为忍无可忍。还好,我们忍过来了。再后来,才遇见了“一个月的盈利超过前5年总和”的好时光。

  如果细分这96个月的历程,会发现其间经历了4次大跌或大调整,长的24个月、短的10个月,累计77个月,即在80%的时间投资并不赚钱,所有令人瞩目的盈利都来自余下的20%时间段。此时此刻(2016年3月)我们正在经历第5次大调整,上证综指从5100点跌至3000点,至今已历时10个月时间。这再一次验证了冯仑的著名论断:“伟大是熬出来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在犯了如此多错误的情况下,最终依然能“战胜指数,跑赢大势且绝对盈利”?值得细究。本书也将用作我在大学讲课的教材,课题应该是“投资与实践”。多年来追求“知行合一”的理想渐渐露出熹微的光芒。

  在这96个篇章里,我们总结了投资成功的两条道路、投资成功的3个标准、定义投资家的5个要素、投资成功与投资管理成功的区别,有儿童财商教育的成长记录,有给年轻人的《15年1000万》规划,也有《盛时播下不衰的种子:写给企业家》讨论成功之后的财务配置。

  更多的是留给读者思考的话题,例如为何有人不懂投资却能取得投资成功?为何绝大多数股民注定不可能投资成功?为何马云、史玉柱越来越富有,而在股市上跟随他们的投资者却鲜有成功者?

  我坚持认为“理念重于个股”,所以在文章中很少提及个股,主要担心这会误导大众。这次是第一次将历史上每个月的投资组合细节公布出来,更加便于查阅,但它们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公司,或与人们梦寐的秘籍相去甚远。即便读书万千,也未必能投资成功,因为文字之外,还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阅读全书,可以看一下《天南致投资伙伴书——100条》,那里回答了绝大部分与投资有关的话题,简明扼要,直指人心。

  投资之道千万条,并无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他人的成功只可借鉴,未必能照搬照抄。相对于喋喋不休、相争高下,我喜欢的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阳春三月,相信有缘的人终会相遇。古人云:“嘉树下成蹊”,翻译成当下的语言,就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与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才是令人向往的自在境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分享经济“问诊”大城市“拥堵病”

建议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进行“分享型城市”试点。同时,建设城市分享经济,也要推动以网络实名制为核心的诚信体系建设。

·“独角兽”平台纷涌分享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