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反垄断局近日宣布批准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对捷克工程冶金公司扎达斯钢铁公司(Zdas)的收购,这将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捷的最大投资项目之一。扎达斯钢铁公司具有50年的发展历史,是欧洲一流的炼铁及相关领域的冶金工业和工程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3亿欧元。
这是中国企业势头迅猛的海外并购的缩影。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已宣布大约300宗、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海外并购交易,接近去年全年的并购额。而在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占总额的12.6%,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和泰国等。
刚刚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升113个名次至第229位的中国华信,2015年营收超过2631亿元,迄今已在捷克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是在捷克投资金额最大的中国企业。
捷克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捷克在欧盟以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作为中东欧十六国的心脏,捷克也是欧亚的桥梁,影响兼及西欧、中亚和俄罗斯。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华信在捷克设立了第二总部,开辟了金融、工业制造、旅游、航空运输等板块业务。2014年以来,中国华信先后控股捷克J&T金融集团,成为首家控股欧洲银行的中国民营企业,并入股捷克第二大航空公司,配合捷克政府将布拉格打造成为欧洲航空运输中心,成为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一扇大门。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华信将在欧洲建立油气下游终端板块,上游则主要是在中亚、中东和非洲,通过欧洲的终端辐射连接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区域。目前华信在欧洲多个国家建立了油气产业分支机构,在捷克、格鲁吉亚分别设立了欧洲、欧亚地区总部,旨在打造有组织的能源产业国际投行与投资集团。”中国华信董事会主席叶简明说。
而着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上海,正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此前,上港集团获得以色列海法新港码头25年的特许经营权,加快推动上海港和“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间的业务联系,并以海法港作为上海港连接欧洲的桥头堡。
“讲信用、重情义,是中国华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获得当地监管部门和民众认可的重要原因。”中国华信总裁陈秋途说,目前中国华信第一阶段在捷克投资的200亿克朗(相当于50亿元人民币)已全部到位。中国华信收购捷克濒临破产的斯拉维亚足球俱乐部后,信守承诺很快将其打造成一支强队,“拯救”了大批球迷,在当地塑造了很好的品牌和口碑。
“这让当地感受到,中国企业尊重当地企业和文化,不是来掠夺资源、赚钱至上的。这为中国华信和其他中资企业后续在捷克的投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华信集团(欧洲)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陈海平说。
中国华信在捷克的投资示范效应让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企业伸出了橄榄枝。日前在此间举行的中格企业经贸合作投资论坛上,格鲁吉亚表示愿意在电力设施、邮储银行、主要机场扩建和航空枢纽建设及黑海港口物流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上与中国华信开展合作;保加利亚与中国华信在电信、电网、机场、基础设施等领域也达成了合作共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