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 正文

滴滴股权迷雾 终极公司在开曼
2016-08-09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当滴滴将优步中国纳入囊中,网约车的江湖近乎一统。但聚光灯下,这家注册用户已达亿级的独角兽企业,面目却愈发模糊。

  Uber全球持有滴滴5.89%的股权,何以享受17.7%的经济收益?近一年来,滴滴百亿美元的融资都进了哪个主体?投资方各自占股多少?“滴滴出行”App由谁运营?所取得的收益又实际归属于谁?能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寥寥无几。

  透过有限的公开信息和多方采访,记者发现,借助“离岸融资实体—离岸壳公司—香港壳公司—境内外商独资企业—境内运营实体”的链条,滴滴搭建起了典型的VIE架构。在这一架构下,滴滴肆意地吮吸着资本,不断兼并、扩张,打造自己的产业帝国,同时承担着外界不晓的惊人亏损。

  记者多方采访获悉,滴滴的终极公司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名为Xiaoju Kuaizhi Inc.(小桔快智),其再设立开曼和维尔京壳公司控制香港壳公司,香港壳公司再通过境内外商独资企业协议控制滴滴境内运营实体。

  对自身的股权及控制关系,滴滴更是讳莫如深。以至于像“滴滴出行”App的运营方是谁,取得的收益又实际归属于哪家公司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也很少有人能够彻底弄清。更不要说此次收购优步中国后,滴滴给予Uber全球的股权,嵌套着复杂的设计和安排,以至于股权和经济收益权严重不匹配。

  更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滴滴在官网宣布过几轮融资对象,但是查遍“滴滴系”的境内公司,这些投资方均不见踪影,百亿美元的融资到底去了哪里?(以上报道摘自《上海证券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耕地上种树为何6年整改不了

耕地上种树为何6年整改不了

基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文件式”执法而未予整治纠正,导致耕地保护在落实层面变成“纸上谈兵”,而地方经济诉求未被满足是其重要原因。

·农村黑色产业链“斩”不断“治”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