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谁复挑灯夜补衣
2016-07-27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采访札记

  除非几处特殊的遗存,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已经找寻不到40年前大地震留下的印迹。车马喧嚣嘈杂,人群熙来攘往,和任何城市一样。

  印迹刻在人们的心里。

  小时候,母亲告诉我,我一岁的那年夏天,爷爷在院子里搭了个窝棚,我们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唐山地震了,波及到了我们这里。这是我对唐山最早的印象,从没想到我会和这座城市产生交集。

  后来,听说了唐山大地震的很多往事,一夜之间数十万人殒命。这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庞大到我想象不出有多大。但由于缺乏代入感和替代感,冷冰冰的数字没有温度,我也没有情感浸入其中。

  直到我看到了地震纪念墙。

  黑色的大理石纪念墙被唐山人叫作“哭墙”,密密麻麻镌刻了近百万字。就像一本展开的石头书,重若千钧;又像一首无声的黑色悲歌,充满了刻骨铭心的哀伤。

  近百万字书写的唯一内容,是24万人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沉重到压抑,因为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戛然而止的人生:白发的慈父严母,亲婉的闺房伉俪,夜哭的黄口稚儿。温热的灶台,血红的喜字,未完成的作业。一瞬间,一股烟尘,一片废墟。任何联想都令人惊悸,令人悲愤,令人不能自已地哽咽。

  每一个名字的背后,有多少生离死别,有多少长夜泪流?

  即便40年后,仿佛仍能看到听见悲情的那一晚,死者的不甘,伤者的哀号,生者的哭泣。短短一瞬间,家园没了,亲人没了,活人的魂儿也没了……

  我相信,从那一刻起,有一根刺已经扎进了幸存者的心口,会随时随刻,毫无征兆地蛰一下,痛彻心扉。

  一位很有文采的同事和我说,她想采访一些地震幸存者,尽可能地接近他们的心灵,认真体悟他们的故事,努力理解他们的苦难。如果可能,她最想向他们提问的是,假如有机会,你最想对亡魂说一句什么话?

  我突然想起曾经见过的一位老人。40年前,他的妻子被压死在睡梦中,就在他的身边。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站在地震墙下,嘴里喃喃自语。我仔细辨听,他在说,我多么想再见你一面……

  我多么想再见你一面。

  就算是远在天涯,行程万里,人总有可能相见的。就算是依依不舍,执袂洒泪,也总有再见的希望。唯有生死茫茫,阴阳两隔,才会欲见而不得。尽管如此,活着的人总是幻想,哪怕在梦里见见也好,哪怕醒来会泪水涟涟。

  我想,大概很多人最想说的也是这句话,尽管他们知道永远不可能兑现。

  某日,读到古诗:“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读罢掩卷,想起那位老人的满面戚容,终于理解了诗中透出的浓浓悲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一扶贫县近九成乡被非法集资“洗劫”

一扶贫县近九成乡被非法集资“洗劫”

目前金融领域仍是非法集资的高发区,此外,非法集资还逐渐延伸至教育、旅游、养老等领域,甚至将触角伸向农村。

·粮仓爆满 黑龙江千亿斤粮食库存面临消化难题